一颗颗鲜艳诱人的樱桃番茄挂满枝头,携家带口前来自助采摘的游客接踵而至。自4月份开园以来,每逢周末,叠石大洋现代农业园就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观光采摘热。乡村旅游渐成大众“新宠”,当地群众的“钱袋子”日益鼓了起来。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生态规划,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面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
栀子花开(资料图) 吴维泉 摄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定基调
时值初夏,漫步在福鼎乡村,一路栀子花香迎面,目之所及皆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平坦的水泥路在山间盘旋蜿蜒,青山绿水之间,有三两农家小院点缀其中,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就这样在眼前铺展开来。
在这幅迷人画卷的背后,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实施生态保护的强力举措。福鼎坐落在东南海滨,境内山水自然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茂盛,田园景观秀丽。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实际,持续推进生态福鼎建设,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发展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五一”小长假期间,坐落在硖门畲族乡柏洋村的金山农耕文化园迎来1.3万名游客,实现营收约10万元;连日来,位于前岐镇小岳村的丰岳农庄,前来自助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们在农庄内荡秋千、摘水果,一派欢乐的游玩景象;周末一到,管阳镇的高山云雾茶也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品品香”河山茶叶基地的莽莽茶山,更是成了游人避暑游玩的新天地……近年来,我市大力促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积极探索走百姓富、生态美、乡村兴的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子。去年,全市游客接待人数88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其中各类乡村游共吸引游客137万人。
特色农庄迎客来(资料图) 夏华鑫 摄
做好生态农业文章,迸发产业新活力。近年来,我市围绕福鼎白茶、黄栀子、槟榔芋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特色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带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去年,全市粮食产量6.2万吨,连续三年获宁德市粮食安全考核第一名,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产值超亿元5家,新增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2个。福鼎白茶香飘海内外,入选全国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四,茶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开展槟榔芋“五新”试验示范,建成全国地方槟榔芋品种园。
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添新“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拥有良好生态优势的福鼎而言,守护绿水青山,推进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前提条件。
建设中的石材加工厂房(资料图) 王婷婷 摄
近日,记者走进白琳镇金山工业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运输车来回穿梭,挖掘机、吊车挥臂作业,工人两两合力扛着建筑材料忙建设……由3家石材厂合并而成的石材加工企业的新厂房正在拔地而起,建成后将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总体产值将实现从1000多万元至4000万元左右的飞跃。
白琳镇是“中国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有“玄武岩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产业单一、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等问题成为该镇玄武岩产业面临着的一大发展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重新规划设计,“拆旧建新”,将430家石材企业整合为28家新企业,全力推动全市工业区转型升级。目前,一些企业已陆续开始建设标准化厂房,园区配套工程也在同步推进。
这是我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产业的一个典型缩影。绿色转型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近年来,我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绿色产业经济发展,坚持将绿色发展贯穿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去年,龙安工业园区、华夏合成革列入2019年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试点企业。实施省、宁德市节能技改示范项目8个,淘汰铸造行业落后生产设备,拆除17家铸造企业落后生产设备53台。
此外,立足“北大门”区位优势,融入“湾区宁德”产业布局,对接长三角前沿区域,深化闽浙边界产业联动,推动临港工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精品钢、锂电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全面实施合成革企业ABC分类管理,加快淘汰产出效益低、工艺落后、环保安全不达标的企业,重点发展水性、无溶剂、超纤产品。支持泵阀铸造企业提质降耗,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开发绿色健康食品,推动石材企业绿色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