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研讨活动已成为“名师”成长的渠道之一。
曾云端 文/图
一位学生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父母对教育的重视,更是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这其中“名师工作室”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5年12月,福鼎市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启动了第二届“名师工作室”工作,成立26个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领衔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教学教研,强化交流,努力将“名师工作室”打造成有教育追求教师的思想文化栖息地和名师骨干的精神家园,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教研氛围,使一大批年轻教师顺利成长,成为有使命感的领跑者,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多种交流 促进教师成长
“只要把教育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把教学研修的任务落实到教师,就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阅读教育教学名著,了解思维的特性,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根据思维的发展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前不久“梁一新名师工作室”开展的读书分享活动的一幕。
而这样的读书研讨活动,已然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提升自我的一种普遍现象。如初中数学工作室,每两周周六下午集中一次进行读书研讨,人人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高中化学工作室利用福鼎一中国学馆,举办读书沙龙,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还有《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提高了文化和教学素养。
许多工作室积极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成员与学员结对的方式,促进团队间共同学习、共同研讨,强化了帮扶力度。还购买了有关教育教学图书与杂志供成员们学习交流,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研修相结合。“教师队伍建设最怕的就是单兵作战,而‘名师工作室’能够成为教师们一起分享教育智慧,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育人能力的平台。”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喻足德这样认为。
与此同时,各工作室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每学期两次以上的送教送培下乡活动,以“示范课+讲座”的方式到薄弱校开展送培活动,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各工作室还积极参加片区、全市初高中毕业班以及兄弟县市间的教学研讨活动,从而促进区域内的教育教研水平的提高。
此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阔教师视野,加强交流,促进提高。据了解,本届以来福鼎市共邀请外来专家为教师充电多达54场次。“通过创设种种交流平台,许多教师的教学经验得到有效分享,教学思想得到有效碰撞。”福鼎市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主任郑宣福说。
智能运用 进一步强化交流
今年年初,福鼎市实验小学利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将名师的优质课堂送到几十公里外的赤溪小学。这只是福鼎“名师”教育信息化运用的缩影。
初中生物工作室为全市生物教师搭建了多途径的网络交流平台,教师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实现图文交流共享,十分方便。同时,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也能迅速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平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群里进行交流。”商晓棠说,它可以避免现场交流的诸多不便,是对现场交流的有效补充。平时如果遇到教学上的难题,她都会首先在群里向同行们“求助”。
初中物理工作室建立了360网盘资料库,设有《工作室讲座》《工作室教学实录》《工作室课件资源》《工作室微课资源》《工作室试题资源》等十多个不同栏目。优秀教学课件、专题讲座资料、优质试题试卷等资料可供教师们下载学习,反复钻研,大大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工作室构建信息技术资源通,工作室成员可以在信息技术资源平台发表教学日志或教学视频,供其他成员分享。
事实上,信息化应用作为对现场交流的一种有效补充,越来越成为教师成长的一种有效利器。如今,福鼎的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教学中引入信息化应用已成常态。
课题研究 提高理论素养
除了通过有效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成长外,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也是提高理论素养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
如幼教工作室针对成员所在园所申报研究课题进行人员分工,明确成员在课题实施中的具体工作,做好课题研究。通过交流、分享、研讨,进一步探讨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以确保课题研究取得良好成果。
再比如,初中物理工作室江丁国老师申报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作为该工作室的重点研究课题,工作室所有成员均参与该课题的研究。
近年来,许多名师工作室引领进入工作室的成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按照任期内“带一支队伍、抓一批课题、出一批成果”的要求,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果颇丰。一份资料统计显示:本届以来在CN刊物发表论文共118人次;在各级评选或比赛中获奖论文共149篇,参与汇编论文共57篇;开展课题研究,立项课题共11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5项,宁德市级31项,福鼎市级52项。科研成果为发挥本学科“专业引领”,为福鼎市教师提供备课咨询与指导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今,这些科研成果已基本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