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小档】
2012年,贯岭镇祭祀供品(生礼)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福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事活动相对清闲下来后,乡村的一些民间民俗活动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尤其到年关岁首,各地的“作福”和祀奉活动也进一步活跃。这和我市地处闽浙边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历史上闽中沿海山区多敬仰神灵、信仰神明的习俗有关。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有一定的物资基础,可满足这样民间活动的开展。民间祭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祭祀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先贤的追思,其中祭祀供品(生礼)是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福”祭奉神明场面的参与人员往往达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作福伴有祭奉的一些礼仪,在我市主要表现为请道家做法事,平常叫作“场面”,时间一般是一到三天。伴随祭奉的礼仪而衍生的是福头和诸理事们,得备好祭奉的供品,这在古代民间活动特别是祭祀神明和祭祖中是十分讲究的。不但要有盘数的要求,还有质量、规格及禁忌等方面的规矩。2012年,我市贯岭镇松洋村发现的“祭祀供品(生礼)制作技艺”,保留较为原始手工制作的痕迹,同年该制作技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祭祀供品在民间叫作“生礼”,礼在祭奉中古代与“牺牲”一词有关,可能因祭奉的礼品不能煮熟,还是“生”的,故称为生礼。显然,为传统民间祭祀供品(生礼)制作技艺提供生存、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的,是广大乡村存在的“做福”祭奉神明和传统的祭祀习俗。如福鼎民间信仰中有一种神秘的活动叫作“求雨”,遇干旱季节,请法师“爬楼”做法事,祈祷神灵进行求雨,那么,全村人就要备好供品,杀鸡、宰猪以做生礼。在福鼎点头等乡镇,还广泛信仰马仙娘娘,在七月初七,要摆“生礼”,并供筵请神,头人按程序做好参与人数、祭礼要求和供品数目等的筹备,并严格地规定和要求,形成群众性祭礼活动。
大致来说,我市祭奉的神灵主要有两种形象,一个是佛、道教中的神明,另一种则是一些民间传说能护佑生灵的神明。其实,根据历史遗址和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太姥山周围在明代有出现过摩尼教的传播,是对山川日月等自然现象的崇拜的一种形式。祭祀供品另外出现在传统祭祖的场所,在我市祭祖有三种形式,即家祭、庙祭和墓祭。家祭地点在家里,时间、次数、礼仪都不尽相同,但都得备有祭品。庙祭则在家庙中进行,我市管阳西昆孔氏家庙保持祭孔仪式,是最为典型的庙祭形态,它备有三献礼,分初献、亚献和终献。宗祠和祠堂也是家庙的一种形式,我市近几年宗祠建设发展迅猛,达到一村一祠甚至一村多祠并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间祭奉先祖往规模化发展的趋向。墓祭在每年的清明节时间,即扫墓习俗所需要的供品,在礼仪、祭品方面都比庙祭简单。
从区域来说,我市贯岭等乡镇与浙南相邻,五代十国筑有分水关,宋以后,中原、福建西南移民也曾多次迁入闽东、浙南等地,苏杭艺人纷纷迁徙浙南、闽东山区,带入不少的民间艺术和生活习俗,民间祭祀供品(生礼)这种传统制作技艺也被传入本地区。民间信仰活动往往与民间节庆活动相交织,本地有一定规模的神庙都要定期办“庙会”。届时,民间的商品交易、饮食服务、游玩娱乐等活动也齐聚于此,一时热闹非凡。会期除了民众为神灵上香供奉外,庙上还举行敬神活动,头人得请本地传承人制作供品,供品都要有名字,供品的名称起至于历史的传说典故,有的出自中国古代演义中神的名字,主要有“西伯候吐(兔)子”、“笔岔山”、“姜太公钓鱼”、“雷震子唐关救父”等等,另外还有“鲤鱼跃龙门”、“凤凰朝阳”、“陈靖姑脱胎”等等,凡供品都用来敬奉神明。
贯岭松洋村传承的民间祭祀供品(生礼)传统制作技艺,是易姓曾祖辈于清末从浙江水头迁入贯岭松洋时,把这一手艺带入本地。以供品的选料考究,制作工艺精湛,制品形象生动而备受民众好评。制作工具名称叫作“铁架”,是从易姓第三代传承遗留下来,并把制作技艺传给家族。为敬神、祭祖时所需供品(生礼)的制作工艺,其制作程序:选料——造型(插铁架)——定型(烹煮)——布型(装盘)——成型(挂网纱油、红(白)线、树枝叶)。供品(生礼)选料十分讲究,主要技艺在插铁架和定型,体现较高技艺性和艺术性,具有深刻的民间文化内涵。
据制作生礼的相关人员介绍,祭祀供品(生礼)传统制作选料考究,所选用的猪肝、猪肺、猪肚、鸡、鸭等讲究的是品相完整、重量适宜。独特的传统制作工艺,需要一定的功底,得从师三五年才会掌握制作出一套完整的祭祀供品(生礼)。以“鲤鱼跃龙门”为例,其制作程序步骤首先是选料整理,选用1公斤左右、体态完整的鲤鱼2条,去内脏后,清洗干净,保持整鱼体态完整。造型阶段,用香菇从鱼鳃外放入鱼腹中,入满为止。定型阶段,备好2根铁架,用特制铁架从一条鱼尾部插入,穿过鱼身、直至头部,用另铁架从另一条鱼头部插入,穿过鱼身、直至尾部,使两条鱼呈上下翻跃状。整型阶段,如用红鲤鱼制作,以保持原红色为佳,如用其他颜色鱼,需用红色食用染料,把鱼染成红色。最后配景成型阶段,用红色粉丝披挂鱼身,装礼盘,盘内用各种青菜或小叶树枝点缀。供品(生礼)传统制作制品,供敬神的挂红线,祭祖则挂白线。
贯岭民间祭祀供品(生礼)传统制作技艺保存着大量古代闽浙交界民间敬神祭祖及民间信仰、习俗的内容,保存着历代相传的传统制作工艺,保存着独特的制作工具(铁架)等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供品(生礼)传统制作传承艺人还具备传统美食的制作烹饪工艺,是美食烹饪技艺的组成部分。过去每年会有不同姓氏的家族请制作十几次,如今偶尔才有人在敬神“庙会”、祭祖“祠堂”请做供品。后代很少学习制作祭祀供品技艺,现传承艺人出现濒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