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的福鼎人·第二辑”之北京站②
北京马连道京闽茶城内,陈隆标和他的永香茗茶就在入口处等着八方来客。这位最早进入北京茶市的福鼎籍茶商,家乡口音很重,在北京二十多年,靠着诚信经营和爱乡之情,把福鼎白茶推给了更多人。
陈隆标并非健谈之人,我们从其他人的口中获悉,他做事做人的风格就是默默做,淡淡说,从不会将功劳往自己身上揽。在京的福鼎茶人都称他“标哥”,每当有什么事时,他总会以“老大哥”的魄力帮助解决问题。不单如此,他对家乡人也是一样,只要家乡有困难,他定会鼎力相助。
2015年6月19日,北京福鼎白茶商会挂牌成立,陈隆标当选会长,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国家地理标志”公共区域品牌命名的民间社团组织,它的背后凝结了陈隆标的努力和坚持。走进“阿标”,听一听他的故事。
背着茶叶,独闯北京
陈隆标出生在点头镇观洋村,当地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合茶叶生长,所以当地村民多以种茶为生。
陈隆标与茶之缘,可以追溯到1991年。那一年,他投入5万元资金和3个朋友一起开办了欣隆茶厂,进行茶叶加工。“最初做生意很简单,将农民种植的茶叶进行收购,再初加工,再卖给集体茶厂,从中赚取差价。”可正当陈隆标生意做得得心应手时,赶上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集体茶厂纷纷倒闭。
“销路就要断了,该怎么办呢?”当时,与陈隆标一样遭遇突变的私人茶厂有很多,不少人不得不就此放弃了茶业生意,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可陈隆标并不想放弃自己的茶业梦想,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陈隆标终于为自己找到了出路。
“当时我想,我把茶叶卖给集体茶厂,集体茶厂又把茶叶转卖给东北、华北,为什么我自己不直接到华北、东北去,说不定到那里,天地更广,路更宽呢?”
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却又打开了一扇窗。怀揣着这一想法,1992年,陈隆标背着茶叶,只身踏上了北漂之路。
创业路上,无数 “闭门羹”
每个人的创业都充满了艰辛,陈隆标也不例外。“初到京城,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人家看你初来乍到,根本就不理会你。”
陈隆标说,刚到北京的时候,对家乡茶叶品质信心满满的他,背着茶叶样品到国有企业的销售店推销,但是几乎都吃了闭门羹。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陈隆标一笔生意都没谈成。为了节省开支,他与刚结识的其他茶商一起租住在地下室或便宜的旅社里。冬天的北京寒风刺骨,经常下雪。在零下一二十摄氏度的天气里,陈隆标穿着棉袄,背着茶叶上街叫卖。“有时一天只能吃到一顿饭,几个月下来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付出艰辛却没有得到回报,这样的处境是陈隆标独闯北京前想都没想到过的。焦虑使他的嗓子嘶哑得说不出话来,吃饭都难以下咽,整个人简直处在崩溃边缘。
“那时心情坏到极点。”回想起这些,陈隆标释然一笑。“其实当时北京茶叶市场还是很缺茶叶的,只是我们找不到一个平台和办法,将茶叶推销出去,只好站在那里干瞪眼。”
不过,在经历了近6年的创业艰辛后,1997年,陈隆标所期待的平台终于出现了。当年,北京马连道第一个茶叶市场开业招商,陈隆标东拼西凑,终于在马连道租下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店面,成为首批进驻马连道的闽东茶商。有了销售平台和前几年跑业务打下的基础,陈隆标的永久香茶叶有限公司一开业,生意红火,他所卖的“永香”茶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销售量成倍上涨。
以质取胜,赢得市场
此后的几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京闽、新京马等几大茶叶市场相继开业,包括福鼎籍茶商在内的全国各地茶商纷纷进驻马连道,竞争日趋激烈。但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陈隆标一直坚持“以质取胜”的原则。
在福鼎市政府的支持下,陈隆标在家乡建立了自己的无公害茶叶基地。这些茶园全部施有机肥,全部采用人工锄草,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这样生产出来的茶叶不仅绿色健康,而且内质和口感俱佳。为了保证茶叶质量,陈隆标一年中,有半年奔波在外。春茶采摘,他回到家乡抓质量和加工,各道工序他都亲自把关。
陈隆标说,他年年都这样,他和所有鼎籍茶商一样,为了茶叶,要辛劳、付出一辈子。这中间不能放松,也不能过于潇洒,否则的话,是做不出好茶的。对那些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做法,陈隆标深恶痛绝。正是这份坚持,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市场。
“现在茶叶消费档次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工艺制作、认知程度越来越深,品质好的茶叶会得到人们的认同,随之茶叶的市场也将更加广阔。”陈隆标说。
茶企抱团,成立商会谋发展
2014年,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兴华在一场活动中,对陈隆标有过一番嘱托:“福鼎白茶在西安和济南都相继成立了茶叶协会,北京茶商多,需要抱团发展才能有出路。”
一席话点亮了陈隆标的心,早在2014年之前,陈隆标对福鼎白茶的发展就有过担忧。福鼎籍在京茶企共有300多家,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但都是各自经营,未形成合力。亟需一个平台能够更好地凝聚广大茶商的集体力量和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更好地服务和促进白茶发展。
打定主意后,他把北京城跑了遍,四处询问茶商想法,众人意见统一:“办!”这个字也坚定了他的信念:“不做则已,如果要做就成立一个独立的茶叶商会。”据他了解,当时北京成立的地域茶叶商会大多倚靠北京市茶叶协会,举办一些活动都需要北京市茶叶协会的审批。
凭着一股子敢拼会赢的福建人性格,陈隆标一次次跑北京市民政局了解办理程序。民政局的办理人员都给他这样的回复:“至少地级市或者省级市才有这样的资格。”在审批环节,他就遇到了一个大坎,必须提交福鼎市关于成立北京福鼎白茶商会的报告、福建省驻京办的报告和北京市福鼎商会的报告。但是福建省驻京办又给了他这样的答复:“县市级申请独立的茶叶商会,我们不能盖这个章。”这个坎摆在陈隆标的面前,很难跨越。
几个月时间里,他做了多方努力,终于有了和北京市民政局局长直接沟通的机会。他将300多家北京福鼎籍茶企的心声告诉给局长,民政局局长被陈隆标的执着感动了,破例将县市级成立以“国家地理标志”公共区域品牌命名的民间社团组织的资格送给了福鼎。
经过陈隆标的坚持,在京300多家茶商自此有了“娘家”。
北京福鼎白茶商会的成立只是起点,他告诉我,接下来,他将聚合多家茶企之力,去创属于白茶商会的品牌,让北京福鼎白茶的发展走向品牌化,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就是陈隆标,一个有着浓厚乡情的敢拼爱赢的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