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是荷花的别名,成语“出水芙蓉”以荷花形容女子的清秀美丽,也用以比喻诗文字画等的清新可贵。而生长于陆地的“木芙蓉”通常也称“芙蓉”,毛泽东的词句“芙蓉国里尽朝晖”中的“芙蓉”,指的就是湖南普遍栽种的木芙蓉。能与荷花齐名,可见其花之姣好名贵。
福鼎一中桥畔的龙山溪两岸,曾有几丛芙蓉树。尤以桥下游西岸民房后的一丛为最大,几乎占了两栋房面的位置,可惜后被“桑美”毁了。深秋,它的树冠表面浮着许多黄绿色的花蕾和红色的花朵。花蕾大的如乒乓球,还小的如玻璃弹珠子。
芙蓉花的颜色十分神奇。你瞧那个大花蕾,这黄绿色的襁褓顶上露出了一个尖尖的婴儿的小脑袋,这时它是深红色的。再看那一朵花,像小袋鼠似的从育儿袋中探出了小半个身子,高兴地张开了小口,这时它是大红的。随着花儿继续开放,它变出了玫瑰红、粉红、淡红等由深渐浅的许多种不同的红色,我实在无法想出这许多种红色的名称。最后,花完全开放,只剩有很淡很淡的粉红色。完全开放的花有我们张开的巴掌那样大,有的还要大。这时的花儿保持形态的时间比较长,两三天或三四天不等。花儿的多重花瓣如银耳般曲卷着,拥挨着,但它是淡红的,所以,又仿佛高贵的牡丹花中的一种。原来隐而不露的黄色的花蕊,现在能比较容易看到了。形态的美丽徐徐换下了颜色的艳丽,目的都只有一个:吸引各色昆虫为其传粉。
这花儿过了最开放的时间,便开始萎缩了。但却不像别的许多花那样,花瓣枯了,焦了,烂了,而是颜色再一次发生变化。怎么变呢?这也是它的神奇之处:从最淡的红越变越红,也就是逆着开放过程中颜色的渐变而变———由浅渐深。花儿越萎缩越皺巴,最后几乎萎缩成一团,红成了紫色,完成了它的使命,就脱离了花托,凋谢了,不无遗憾地落到了地上,被主人拾而药用了。而那花托,也就缩回了原先花蕾的圆形,去孕育花儿托付它的种子了。
我由芙蓉花想到了人生,想到了一个人人生的轨迹,尤其是人到老了以后的轨迹。如果一个人的前半生能如芙蓉花那样红得辉煌而且美好,是值得到老时的骄傲的。如果这个词太炫耀,那就说“欣慰”吧。而到老了,慢慢地皺巴了,却仍能像芙蓉花那样越皺巴越红,最后红得发紫了,虽然这时谢了,却留下或小或大或轻或重的成果给后人,给文化,给社会,了无遗憾,是谓“老有所为”者也。这更能博得别人为他而骄傲!我想,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是不乏此种人的。
我赞美芙蓉花,特别礼赞芙蓉花的后半生!(连雪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