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福鼎翁江茶场建场60周年筹备活动中,笔者有幸在翁江茶场社区董宏综家里看到郭沫若先生亲手书写的对联和中堂。据考证,此诗联为郭沫若在上世纪30年代末,抗战硝烟正在蔓延之时所作。其书内容:“德明仁弟属”。对联:“有容德遒大,无垢明之源”。中堂为七律:“临流扣辑且高歌,拔地群山奈尔何?白马嘶风奔碧落,青螺旻雨压长河,茅台斗酒奚辞醉,宣室纵谈不厌多,暂把烽烟遗物外,此游我足傲东坡。”
这是郭沫若赠送给董德明的字联,从联中可以读出这是一个嵌人名字的对联,镶嵌的人名就叫“德明”。诗词中透露着郭老见到董德明时相见甚欢,把酒言谈堪比苏东坡。
人们不禁要问:董德明何许人也?得到郭沫若先生青睐,却为什么会一直默默无闻?其缘由是董德明的儿孙辈十分低调,很少向外人展示其父亲的生平事迹,以致于在福鼎市至今没人知晓董德明的简历和功绩。

董德明,又名董道业,字文授、光宇。1903年出生于福鼎叠石庙边古林自然村,幼年勤奋好学,在校学业均名列前茅,青年时期富有正义感,生活艰苦朴素,待人诚恳。1929年毕业于福州政法学院,与李得光等7人同时就学。1930年留任校附中任教。1933年与章伯钧、何公敢一同参加福建省民主党组织的反蒋斗争,革命失败后,与章伯钧、何公敢等人避难香港。1936年回乡,与陈维新、林鹤樵等创办北岭中学(福鼎一中前身)。1938年响应抗战救亡号召,奔赴武汉,在中央军政部第三厅郭沫若厅长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调至南昌战地文化服务处担任主任,宣传抗日工作;1939年调回武汉任科员。由于董德明忠诚老实、艰苦朴素、工作认真、立场坚定,深得郭沫若的信任和喜爱。正是基于郭沫若是董德明的领导,又是朋友,才会亲笔题写诗联。
1940年,董德明和一些进步人士以及民主党施复亮、何公敢、朱建农、章伯钧等创建中国农民经济研究会,出版《中国农民》月刊;以研究会作为联共反蒋掩护机构,使研究会成为中国民主同盟在重庆发展基地之一。1940年武汉、南昌相继失陷,董德明辗转江西、广西、桂林等地撤回到重庆,年底调到湘鄂川黔四省边防野战区军民合作站任督导专员兼主任,宣传抗日工作。1942年在国家总动员会议后,回重庆在维新纺织厂工作,1945年由何公敢介绍参加中国民主同盟,直至重庆解放。
1950年重庆解放后,董德明被分配到重庆沙坪坝法院、房管局工作。1980年回原籍度晚年,1980年病逝于家中。

资国品美
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茶园转一转!管阳这支
春天的梅澳大道美翻了!5月你还将看到玉
福鼎“四改四优化”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被
福鼎5月1日起进入伏季休渔期,这些行为是
福鼎发现郭沫若亲笔题诗和对联,揭开一段
出门见景,推窗见绿,这样的福鼎让人怎能不
一户一卡一茶园,茶青也有了“身份证”!
今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条推送,你值得花5分
快来为宁德这两位入选“中国青年好网民
“小”社区,“大”家庭,富民社区获好评的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方案》
福鼎:查获一部特大超限运输车辆
如有这16名涉黑涉恶在逃嫌疑人的线索,请
扫黑除恶又添战果!福鼎警方摧毁一“套路
玉塘古堡
赵之谦过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