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王世彬有一段小插曲:在广东福建福鼎商会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上见到的第一眼,两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王总就“打破砂锅问到底”:“你是秦屿人吗?”“你是某某某的同学吗?”……可终究没有答案。直到第二天面对面采访他时,他终于想起来我曾是他女儿的老师!当时我就想,这个人做生意时该是怎样的执着!果然如此,王世彬接受采访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个认准一个项目就一定做到底的人!”
王世彬的个人经历可以用“简单”一词来概括。王世彬的第一桶金来自茶叶,他的老家就在秦屿镇,他父亲就在秦屿镇办了一个茶厂,那时候秦屿镇的国有农场制作的茉莉花茶和白毫银针质量上乘,远近闻名。王世彬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做茶叶,后来他慢慢意识到营销才是利润的最大环节,于是1995年他就和同村的几个伙伴跑到东北去做茶叶营销。
“那时候我们闽东的茉莉花茶和白毫银针在东北一带还小有名气,再加上我们年轻人干活有激情、做生意讲诚信,很快我们就在东北站稳了脚跟,如果我们能坚持下来做,说不定我们现在就是‘茶业大王’了。”王世彬笑着说。
王世彬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事业转型来得“波澜不惊”。1997年他的几个朋友在广东营销钢材,听说来钱很快,他二话没说就和朋友一起去了广东。从茶业市场到钢材市场,从陌生到熟悉,王世彬适应得很快,“那时候钢材市场是卖方市场,我们那时投入一块钱收入往往翻两三倍甚至三四倍。”
1997年到2005年仅用8、9年的时间,王世彬和他相关联的4个钢铁公司就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公司在广东清远、韶关等地拥有多个生产基地,一线工人2000多人,产值达到50多个亿,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北非等多个国家地区,公司稳居广东省民营钢企前10强。
面对这几年钢材产能过剩,钢材卖不动问题,王世彬也毫不讳言,他指出过剩是正常现象,过剩产能要靠市场来调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面对打价格战、低端市场冲击的有力保障。“我们现在提出了绿色建材理念。比方说同样一根钢材,如果强度比原先的强一倍,那么用材就比原先的少一半,我们在这方面已领先别人一步。”王世彬自豪地说。
谈起生意经,王世彬冒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讲信用”。“我们钢材贸易有时候一天金额往来就是几千万,我有时候一个电话就可以拆借1、2千万,凭的就是这几年在这个圈子里积攒起来的信誉度。”王世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几年凭借着诚信经营,王世彬和他的几个福鼎老乡在广东的钢材贸易圈里赢得了广大的人脉和极高的美誉度,笔者接触了他的几个生意合作伙伴,无不纷纷对其点赞。
除了讲信用,王世彬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合作伙伴”。“营销人员成为我的合作伙伴,曾经的领导、老板成为我的合作伙伴,甚至连竞争对手都成为我的合作伙伴。”说这句话的时候,王世彬是一脸的自豪。
广东人谢某就是和王世彬做生意时认识的,后来两人合作成立了广东淘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我就是冲着王总这个人才和他合做生意的。”谢某说。
谈起远景,王世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我们现在的制钢(铁)技术虽然进步神速,但和欧美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我希望能铸造一支优秀的团队,与时俱进,把钢铁事业做好做精,走出国门,能赚外国人的钱才是真本事!”
在钢材行业提出并实现“绿色钢材理念”,王世彬已领先他人一步。2014年王世彬和他的合作伙伴成立了广东淘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现“网上卖钢材”,王世彬又一次站在行业改革的“风口浪尖”。“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是潮流,我们要顺势而为。”王世彬一定要在枯燥、单调的钢铁行业里绘出做出丰富多彩的事业蓝图!
一谈起家乡,王世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福鼎是个好地方,这里山美水美,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我们一定要把这笔宝贵的财富留给子孙后代。”“建议福鼎要在旅游、健康食品和养老事业等方面多下功夫,把福鼎建成一座宜居、宜游城市。”、“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杀鸡取卵。”……这些朴素的话语里蕴含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作为一个福鼎人,我有自己的家乡责任感,即使自己不能回家投资建业,我也会向广东的其他朋友介绍福鼎,带他们到福鼎投资,帮助家乡早日发展。”今年年初广东省组织佛山商务考察团到闽东考察,王世彬就随团而来,不遗余力地向朋友们推介福鼎。
“我一年中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过年时回老家和几位老朋友聊聊天、喝喝小酒。”这就是王世彬记得住的乡愁。
□ 陈永远/文 李思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