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化改革为最大红利。从人类发展历史看,任何其他工具都不能取代市场机制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地位。我国改革开放35年最重要的经验是“培育市场、解放市场、发展市场”,通过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创造出计划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经济活力和经济效率。当前,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市场体系,但这个体系还远未完善,还带有行政主导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缺陷。土地、水、电、油、金融等资源要素配置还有着比较严格的行政管制,环境产权交易等市场体系远未建立起来。然而,正如35年前我们没有预期到今天的发展一样,未来5到10年深化市场化改革能够释放出的红利,很有可能远远超过我们当前的预期。
努力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全新突破。未来几年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加快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打破资源、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新双轨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就是要全面打破垄断,拓展社会资本更大的制度空间;就是要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配置,发挥其在社会保障、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战略性产业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就是要更多地借助社会力量,发挥其在形成公平有序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把政府转型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在政府转型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十分困难的,推进市场化改革步履艰难。政府职能重心如果继续放在做大总量、扩大投资上,改变投资主导就难有实质突破;如果不改变以经济总量为导向、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和干部考核为约束激励机制、以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间竞争为突出特点的体制机制,就很难走出产能过剩、土地财政、债务风险等治理困局;如果不改变政府自身利益倾向,“有形之手”就会产生干预资源配置的内在冲动。新阶段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大政府放权力度,简政放权,从制度上约束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就是要尽快通过财税、土地制度等改革,有效理顺中央地方关系,实现事权与财力匹配,改变竞争性地方政府增长模式及相关的体制机制;就是要在制度上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上的基本职能,在干部绩效考核上,改变“以GDP论英雄”,切实把公共服务实现度和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评价、考核、奖励和问责的重要标准。
深化全面开放
从35年改革开放的历程看,以开放倒逼改革是一条基本经验。从现实情况看,新阶段开放倒逼改革不仅远未结束,反而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呈现许多新的突出特点。例如:在外部市场的萎缩将是中长期、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的背景下,要改变投资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要把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作为推进区域合作的重大战略;按照增长转型的现实需求,要由过去以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开放为主;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要通过开放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深化全面开放中形成改革的强大动力。不仅要通过开放倒逼国内各项改革,也要通过开放成为新阶段全球自由贸易的有力推动者,遏制不断增长的贸易保护倾向。不久前,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通过区域内全面的制度创新为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子。
以服务业开放带动全面开放。调整银行、证券、保险、电信、邮政、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业用地政策,创新服务业政策体系;要深化互利共赢格局,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为重点推进与东盟自由贸易的升级;要以推动设立中日韩、中韩自由贸易区为突破、以加强新兴经济体的全面合作为重点,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在深化全面开放中稳步提升软实力。充分发挥我国的内需潜力这一战略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重构,在世界经济再平衡与世界经济秩序重建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全面开放中加大国际文化交流,推进公共外交,增进战略互信,不断提升我国软实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