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成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坐标。印度《经济时报》载文认为,启动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的试验场,是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策略的又一颗“探路石”,其“可复制、可推广”前景可观,其发展红利不仅将利好中国,也将惠及世界。
国家还出台了一揽子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包括通关模式改革、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等。
这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行动——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举办全国性出版物订货等职责,文化部放权网络文化企业内容自审……以简政放权为最大特点的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的蓬勃活力:1月至9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018亿,同比增长39.4%,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164.25亿元,同比增长34.86%……
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注意在文化民生领域“做加法”,加快制度供给,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评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规范旅游文明行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入人心,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这是保障公平正义的改革行动——
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目前全国18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意见,14个省(区、市)探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初步为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开辟了通道。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加大司法公开透明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和改进政法队伍建设……司法体制改革为维护公平正义提供法治保障。
开局之年的改革攻坚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积极评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认为,中国相关改革思路方向明确,针对性极强,目前针对政府职能、削减过剩产能、金融市场化改革已经在途,中国升级其经济实力的进程正在发生。
“从一年来的实践看,面对复杂形势和难啃的硬骨头,着眼长远力推改革,凸显中央改革的决心、勇气和智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改革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突出亮点,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风和希望。
这是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的一年——补短板、兜底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准则,坚持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一系列民生保障工作和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教育事关国家未来。从异地高考方案首次破冰到电子学籍杜绝高考加分弄虚作假,从开展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督查到启动“减负万里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回应群众诉求,聚焦热点难点,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长。
医疗关系人民福祉,是实现“中国梦”的健康支撑。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任务已经明确:今年全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要分别达到2.65亿人、2.71亿人、8.05亿人;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达到70%左右。
到今年8月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已有7个省在全省推开,覆盖城乡居民2.1亿,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在基层,药品价格在下降,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在上升。国务院近日进行的基层医改督导显示:基层医疗机构20种常用药进价均明显低于当地零售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