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看福鼎
投稿

指掌春秋:福鼎嘭嘭鼓

2018-10-29 08:48:52 来源:闽东日报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嘭嘭鼓的鼓筒与板子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2017年5月25日,管阳镇代表队在福鼎市文艺大汇演现场表演嘭嘭鼓节目。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前岐嘭嘭鼓表演 (资料图片)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福鼎嘭嘭鼓表演者下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刘超超 摄  □ 董其勇                   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1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盛夏,夜幕四合。农家院内的空场中间,一堆青草燃起,浓郁的艾香四处弥漫,蚊虫被薰得难觅踪迹。大厅上的太师椅,早早被搬到门口大埕靠南面稍高的空场处,面前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木凳子、竹椅子上坐满老人,孩子们在院内飞跑嬉戏。此时,一位老者走向太师椅,端坐其间,一支竹筒斜倚臂弯,左手持两片竹板。颔首施礼后,老者轻轻收合左掌,两片竹板响起两声清脆的“跷、嘁”声,刹时,现场一遍寂静,只见老者右手指轻叩竹筒端口的皮膜,发出三声“嘭—、嘭、嘭”,稍顷,板子再敲两下,接着用闽南语娓娓启口唱道: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言不言来青不青,二人土上说原因。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三人骑牛牛无角,草木之间有一人。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开首字猜当说口,让弟卖音书来迎。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这种场景曾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他是我童年的精神寄托。我的祖、父辈们酷爱这种由一个人表演,以竹筒和竹片为道具,用本地闽南方言演唱的民间曲艺——“嘭嘭鼓”,她是闽南移民后裔基因里的一缕永难抹灭的记忆。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2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嘭嘭鼓,又称蓬鼓、嘭鼓,是渔鼓的一种。渔鼓源于道教的道情,而道情则源于东汉张道陵时期道教在道观所唱的经韵道歌。汉唐时期的道歌,自古就有用渔鼓、简板演唱之记载,最早的道士表演道情道具是用鱼皮蒙面的鼓,所以叫做渔鼓。因此说道情是道教的产物,是有一定依据的。渔鼓艺人们因而把道教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当做渔鼓始祖,张果老击着渔鼓到处游走,劝说世人从善避恶;学仙的道士们依样画葫芦,于是就有了“道情”表演。有渔鼓唱词曰:“竹板敲,渔鼓响,张果老骑在驴背上。”道教与渔鼓的关联,由此可见一斑。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渔鼓起源于道教的“道情”同样被学界承认。研究者认为:它渊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教诵曲中道士所唱经韵——散花,散花是道教醮坛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通过想象中的神仙銮驾,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临坛弘道。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散花”,并非实地抛散鲜花,而是诵唱,因此又有多种的散花词,多为五言、七言、词曲等。道教醮坛散花的诵唱形式,除词调略有变化外,其表演形式一直传承至今。在闽浙边界的福鼎、霞浦、苍南、平阳、泰顺等讲闽南话区域,嘭嘭鼓曲调与道士唱“散花”的曲调腔韵颇有相似之处,不是内行和身临其境,几难分辨。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宋时,道情中的诗赞体一支主流随中原人口南迁而流传到南方,为曲白相间的说唱道情,即为渔鼓曲的前身。约在宋元交际时期,道情的形式和唱法被民间说唱艺术吸收,演说内容则变成叙事性的传奇,脱离了道教的说教范畴。南宋永嘉(今温州)人薛季宣《雨后忆龙翔寺》诗中“菱歌四面来渔鼓,灯火层层到客舟”的诗句,正是这种恬淡情境的真实写照。当时的渔鼓艺人,多为走村串户求得施舍而唱,艺人们怀抱渔鼓、手持竹板击节而歌,悠扬的曲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让观众身临其境。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夕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唱蔡中郎。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宋代诗人陆游的《小船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描绘的正是渔鼓艺人登台演唱,引得众人聆听的场景。陆游是南宋时期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其34岁始出仕时任宁德县主簿,当对闽东浙南一带特有渔鼓演艺技艺熟悉。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明清时期,郑板桥、王夫之等都写过渔鼓词,渔鼓有了文人因素而大行于世,戏剧《珍珠塔》等文艺作品中,均有渔鼓的印记。正如《清稗类钞》所言:“道情,乐歌词之类,亦谓之黄冠体。盖本道士所歌,为离尘绝俗之语者。今俚俗之鼓儿词,亦谓之唱道情。江浙河南多有之,以男子为多。”可见渔鼓已经完全变成一种市井艺术,早已远离了“道情”的实际范畴。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明代中国南方的渔鼓首先在福建泉州、漳州等地得到发展。明代江苏松江府(今上海市)人王圻,是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通晓音律,才华横溢,曾黜为福建按察佥事,在他的《三才图会》中形象描绘了渔鼓的基本特征:“渔鼓,裁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皮用猪膋上之最薄者,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外反。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者也。”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福鼎嘭嘭鼓的流入大致在明末清初,成型于清朝中叶,流行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和欢迎的传统曲艺。据《福宁府志》和清乾隆《平阳县志》等地方志书记载,明清时期,闽南一带人口大幅增长,加上明朝中叶倭寇犯窜,明末清初的战乱、海禁和温州地区因自然灾害人口锐减,大批闽南人迁居闽浙边界的福宁长溪、温州平阳等地。随着人口的迁移流动,渔鼓也自闽南传入闽浙边界的福鼎、平阳等多数讲闽南语的地区,与同期流入的另外两种民间曲艺表演形式“莲花落”“布袋戏”,以及福鼎、平阳等闽南语系地区的民间音乐、歌谣结合,通过交揉融汇,形成了至今仍流传在闽浙边界闽南语区域的民间曲艺奇葩——“嘭嘭鼓”。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莲花落”的乐器与嘭嘭鼓基本一样,也为鼓和拍,鼓叫长筒,拍为竹片。布袋戏是闽南木偶戏的一种,也是由一个人表演演唱的传统民间曲艺,于明清时期从闽南传入福鼎,其唱腔特别是女性主人公出台的唱腔几乎与嘭嘭鼓的唱腔一样,而布袋戏、嘭嘭鼓演绎的曲目唱本共通共用,只是表演说唱形式不同而已。因此可见,这两种民间曲艺在福鼎有过非常密切的交融过程。在当今闽浙边界民间曲艺艺人中,有很多演布袋戏的艺人,同时也会演唱嘭嘭鼓。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3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嘭嘭鼓表演道具的制作工艺简单,仅为一筒一拍,但选材和削制还是有讲究的。鼓筒选用多年生面阳长势笔挺的毛竹,立秋后砍伐置阴凉通风处阴干,再截取长80至100厘米、内径约5厘米竹筒,刮衣中通,浸泡于石灰水中,消毒防蛀裂,两端修整平滑。嘭嘭鼓的膜一般采用猪膋膜,也有人选用鸡嗉囊。猪膋俗称猪板油,取猪板油上覆着的薄膜,刮油晾干待用。鸡嗉囊俗称鸡龟,就是鸡食管下方储存未进入消化系统食物的袋状食囊,最好选用家养多年土公鸡的囊,截留两端食管寸许,掏出洗净内储之物,用细线扎住一端,从另一端用管吹气,使之鼓胀扎紧,置阴凉通风处晾干。鼓筒、覆膜制作完成后,还需制作一段宽约3厘米的竹篾编成的套圈,用于连接筒身和膜囊。套圈内径需比鼓筒外径略宽,用棉布条捆扎。蒙膜时剪取一块20厘米见方的干猪油膜或一个已剪开的干鸡嗉囊,居中蒙于鼓筒上端,拉紧绷严,套上套圈,用中指和无名指击叩试音,待闻得清脆悦耳的嘭嘭声,嘭嘭鼓就算制作完成。当今演唱嘭嘭鼓为了使其看上去更加美观,舞台效果更好,艺人们会在鼓筒的外面裹上一层彩布,缠上彩条。嘭嘭鼓以前鼓长是3尺3(约1米),后来改为2尺8(约80厘米);竹拍又称板子,最早的板有两尺长,后缩为一对长约10厘米、宽约5厘米的长方形竹片,竹片两边制成锯齿状,不易打滑,便于扣捏击打。竹子中空,猪膋膜薄韧,发出的声音显得沉郁内敛,竹制的板子相击,声音清脆利落。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传统嘭嘭鼓,生、旦、净、末、丑均通过一个艺人的一张嘴来表现,伴奏乐器只一鼓一拍。艺人演唱曲目时,端坐于用八仙桌子搭成的高台上,将竹筒斜放在左膝盖上,以左肘护住,左手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捏着一对竹片,和着鼓声扣动板子,发出“跷、嘁”之声为“板”;右手拇指按住竹筒下端,其余四指以击、滚、抹、弹等指法轻轻而有节奏地拍打着蒙皮,发出“嘭!嘭!”之声为“眼”。鼓声响亮、板声清脆,曲调高昂雄浑,尾声悠长传神,别具韵味,正所谓“有板有眼”。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嘭嘭鼓音乐的声腔主要是诗赞系,其基本腔调通常是两段式,其中一段称正腔,用于表现正常情绪或较欢乐,较激愤的情绪;另一段称悲腔,是表现悲苦情绪的专用曲。它和道情曲的“四情”极为相似,即“平、怒、哀、乐”。另外,还有不少的拖腔,特别是在一个乐句的句尾,经常用“哎、哩、呜”等衬词或鼻音表现拖腔,使听者感到很有韵味。福鼎嘭嘭鼓与苍南、平阳的嘭嘭鼓相比略有不同之处是她的腔韵,有比较明显的“桐诗调”,就是在每句唱词之后,拖的尾音较长,余韵悠扬,曲调柔软。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4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福鼎嘭嘭鼓有两种演唱形式:一种叫“门头词”,即早前艺人白天走家串户到人家门口演唱一折“劝世文”“诉牌”或“新闻”,获取番薯米、大米、铜板等为报酬,聊以生计。这种形式表演者多为生活困顿、残障之人,现已几近绝迹。但现今在文艺晚会、政策宣传等场合表演的嘭嘭鼓节目,从严格意义上说,是“门头词”表演形式的传承。门头词表演以唱为主,少有说白,唱词相对押韵,唱腔平稳,曲调平实,情感起伏不大,易于传学。该类嘭嘭鼓传统传唱曲目有《忠孝节义》《嫂劝姑》《赌博诗》《看牛诗》《单身诗》《孟丽君探母》《孟姜女送寒衣》《闹洞房》《红莲》《劝善文》《哭夫》《十二生肖》《十劝哥》《五更等郎》等;新编的门头词曲目有《六合彩害死人》《移风易俗好》《计划生育》《台风新闻》《客车新闻》等。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另一种演唱形式称“传书”,表演艺人大都夜间在街头或村庄庭院里演唱。这种嘭嘭鼓表演形式唱白相间,以诵唱为主,道白为辅,唱、白纯用闽南方言。叙事方式有顺叙、插叙,构思技巧有伏笔、悬念等手法,还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抒情形容等手法有机结合。唱腔高亢明快、淳厚质朴,韵律悠扬、节奏优美。唱词格律和押韵方式灵活自由,文字平实,语句通俗易懂。基本为七字词句,又常以四三分逗形式分节演唱,由上起、下落两个乐句构成一段的套式结构。旋律基础为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间或有清角音出现。旋律朴素婉转,常以一个基础曲调反复咏唱的形式,叠句出现。其说唱式的曲调,根据方言音调的自然变化而起伏迭宕,自然而流畅。艺人在演唱和说白中,常运用声音的高低疾缓变化,淋漓尽致地描摹曲目中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表达喜乐哀怒等情感,表现激昂慷慨、悲壮高歌抑或柔情蜜意、呢喃委婉的场境,并借助伴奏乐器——鼓和拍的轻重徐疾、跌宕多变来烘托气氛,让听众恍若身临其境,深受感染。演唱技巧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悲愤时唱腔激昂高亢,苦难处则如诉如泣,伴之以鼓、板之声的烘托,效果独特,颇能引起听众共鸣。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旧时,传书艺人有点文化的一般被地方“头家” 做红白喜事、寿诞、保平安等聘请去搭台演唱十天半个月,“头家”家人、邻里与亲朋好友一起,一边听唱,一边喝茶。唱“传书”的嘭嘭鼓艺人每次演唱时,一般要先唱一段“游头”,再开唱正本。游头或为一首诗,或为一个谜语,抑或一则笑话,略同古典小说的“回前诗”。如: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二人看天不像天,十女当中半亩田,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八王问我田多少,土上加田有一千。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这其实是“夫妻义重”四个字的字谜谜面。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传书艺人每不间断表演嘭嘭鼓一段,称“一关”,“一关”演唱时间大致45分钟至一个小时,在一关没有演唱结束前是必须连续演唱,中途不能休息、停顿的。与传统章回体小说一样,嘭嘭鼓艺人总是在每段故事情节最生动、最具悬念之际,停唱歇关。歇关之前要唱“歇脚词”: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按下这关书慢表,弟收板子润喉音。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尊亲有意礼请坐,让吾休息两分钟。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接唱复关时一般要唱“接关词”: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狂风催斜梧桐树,回南车正根再生。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海水前浪催后浪,唱书顶关接下回。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传书每晚一般演唱三关,三关唱完,嘭嘭鼓艺人谢神、收板、停鼓,结束一天演出。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福鼎嘭嘭鼓传书类表演形式传唱曲目相当丰富,其涉及的题材很广泛,包括剑侠传奇、历史演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社会案例等等。但是由于历史悠久,加之文革期间的破四旧,演唱艺人断层等因素,很多曲目都已经失传,目前保存完好的传统曲目有《封神榜》《说唐》《玉刺刀》《说岳全传》《薛仁贵征东》《万花楼》《龙凤再生缘》《七侠五义》《五虎平西》《杨家将》《麒麟袍》《龙凤帕》《绿牡丹》《张罗带》《南京五状元》《再生缘》《八美图》《珍珠塔》《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林钟英告御状》《高机与吴三春》等上百种,其中《林钟英告御状》《高机与吴三春》这两个曲目都是发生浙南的民间故事。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5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传统嘭嘭鼓是口头文学,演唱唱本没有文字记载,代代传承都是师徒之间的口口相传。先生表演时,学徒在一旁边听边悟,主要是记住先生说唱的每部书的主要人物、年代、地点、故事情节等。唱词、说白没有固定的词句,唱腔曲调也没有固定的曲谱,全凭表演者文学修养和现场应变能力发挥。先生授徒只教如何击鼓拍板,以及嘭嘭鼓艺人操守、礼节和行业禁忌等。至于怎么唱?怎么演?就应了那句古话“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嘭嘭鼓演唱对艺人的音色嗓子也有要求的,业内把艺人嗓子分为水喉、火喉、木喉三种。水喉是最好的,音色好听且久唱不哑,连续唱上十天半个月,音不走色,温润如初;火喉听上去不错,可时间稍长就像被火烧了似的干哑了,这种嗓子的艺人,平时少说话,饮食起居都要注意;木喉是最糟的,就像柴禾一样又涩又硬,只好从丹田里调一口气硬撑着,一场堂唱下来,人累得不行。因而,许多嘭嘭鼓艺人在第一次到一个新的地方表演时都会这样唱道: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愚弟才疏学问浅,白口说书甭周全。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人名地屯都同样,花言巧语个人张。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转弯过角书唱错,叔兄海量请包涵。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作为民间曲艺,嘭嘭鼓演唱词句立足民间,汲取闽南方言精华,经过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炼、传承,至今多数唱词中仍保留着丰富的古代闽南方言词汇,这对于研究古闽南方言的演变、发展、进化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解放前,嘭嘭鼓多为民间艺人谋生之技得以传承。建国后,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种艺术形式,福鼎许多业余作者运用嘭嘭鼓形式,创作了许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模范、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新曲目。如《刘瑞蓉寻亲记》《虎岗青松》《南山劲松》《队长搬家》《李逵》《一双鞋》《万紫千红披彩霞》《闽东渔汉》等。现在,福鼎嘭嘭鼓还将现代生活融入曲中,曲目大都反映新生活,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气息。有描绘太姥山、嵛山岛风景的,也有赞美贯岭黄栀子、山前槟榔芋、前岐四季柚等福鼎地方特产,更有描绘讴歌新生活,赞颂党和国家好政策的,到达“文以载道,曲以化人”的目的。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上世纪70年代之前,听传书类嘭嘭鼓一直是闽浙边界闽南语系区域民众一项主要的文化娱乐内容,福鼎、苍南境内曾有多位嘭嘭鼓艺人活跃于乡村海岛,嘭嘭鼓曾给村民带来了几多欢乐,曾是福鼎市井和乡村繁荣的装饰品。行走在闽南语通行区域,时常会与嘭嘭鼓不期而遇,尤其是赶圩、庙会、节庆、物资交流之类的活动,街巷和村头总少不了嘭嘭鼓表演。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录音机的逐渐普及,不少嘭嘭鼓艺人把自己演唱的节目录在磁带上托人在街坊出售,也有人手拿录音机走村串户巡回播放嘭嘭鼓节目以获取收入,而直接请人演唱则大大减少。最近几年,在苍南县城出现了多家卖影像制品的店铺,他们更是利用现代音像制作技术,将艺人演唱的嘭嘭鼓曲目刻录在SM卡上,用收录机演唱,更有一种类似于小型电视机的“做戏机” ,将嘭嘭鼓、布袋戏等表演视频刻录播放。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随着社会推行普通话,闽南语境淡化,下一代人很少讲闽南话,如今听、学嘭嘭鼓更为困难,嘭嘭鼓艺术濒临后继乏人的境地。像福鼎贯岭、前岐、沙埕、嵛山这样大多数居民讲闽南语的乡镇,问个三十岁以下的人,多半不知道 “嘭嘭鼓”为何物了。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福鼎嘭嘭鼓作为福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表演者去世或转行,新生代听众锐减,闽南语境的缩退等原因而面临消亡的困境,而它的发源地——福建漳泉地区也极难找到它的存在。因而对福鼎嘭嘭鼓曲艺文化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尤为重要。在抢救和传承嘭嘭鼓这一传统民间曲艺方面,毗邻的浙江苍南、平阳县值得我们学习。早在2007年,苍南县、平阳县分别以“嘭嘭咚”“平阳渔鼓”之名申报非遗,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福鼎嘭嘭鼓则刚刚于2016年才列入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辈实在愧对嘭嘭鼓这朵民间曲艺奇葩。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现今,你如果真想聆听一段这渐渐远去的乡音,重拾这份温馨的乡愁,要绕过喧嚣与时尚,慢慢地踱入门面整齐却陈旧的街巷,这里昔日繁华已然逝去,留居于此大半是神情淡然的老人。不经意间,耳际会传来“嘭嘭跷”“嘭嘭跷”的奏鸣声,古老的闽南语,古老的曲调,传唱着古老的故事……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作者提供)F5r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文章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