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齐(左二)走访农户了解生产情况。
王周齐
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党委书记
20多年前的柏洋村,是典型的贫困村。要说散,25个自然村人口分散居住在11.5平方公里的各个角落;要论穷,人均收入不足600元,村集体负债43万元;要讲苦,65%的村民住在木瓦房,25%的村民住在茅草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柏洋村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17年,我们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10元。
乡亲富起来是最大心愿
1994年,我正在外经商。这一年,正值柏洋村党支部换届,乡党委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回村挑起村支书的担子。乡亲们日子艰苦,作为党员,我得为大伙出这份力。
我带领新的村两委班子,首先把减债清债作为第一突破口。我把自己在外经商积攒的10万元拿给村里作为周转资金,一方面对连年亏损的村办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另一方面凭借在外经商多年的经验,寻找效益好的项目来做,如农副产品加工等,发展村集体经济。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我们引导群众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东魁杨梅、中草药材、优质蔬菜和养殖弹涂鱼等,拓宽群众收入渠道。经过5年努力,村民收入逐年提高,村集体债务也基本还清。三是把工业富村作为加快发展的新动力。2000年,福宁高速公路动工,我们抓住机遇,除了积极配合高速公路建设部门做好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外,充分利用村里矿石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创办福宁材料有限公司,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碎石。公司办起来了,当年就实现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
2003年,福宁高速建成后,我们又筹资23万元,平整弃碴地150亩,建起柏洋工业小区,筑巢引凤。先后有8家企业落户我们村,累计投资超过6.5亿元,2017年实现工业产值18.5亿元。有11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转岗就业,村民“变工人、变商人、变股东”。
回忆过往艰辛,感慨万千。创办福宁材料有限公司之初,为了检验矿石质量,我曾扛着沉重的矿石样品往返福州12次。有一回我在浙江出差跑市场,为了节省一点车费,自己提着设备走了3公里,疲劳过度晕倒,摔伤头部,至今还有后遗症。但是,这些付出都有了回报,让乡亲富起来的最大心愿正在实现。
村庄美起来是不懈追求
如果说城乡建设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美丽乡村工程就是组成这幅画卷的重要一抹亮色,而村两委班子就是调色的画师。
我们村原有大小自然村25个,70%以上的村民分散居住在环境恶劣的偏僻山区。帮助群众建立新的宜居环境,让村庄美起来是我的追求。
我带领村干部四处奔走,争取到造福工程指标,筹建永和新村移民新居。从征地、填方到建基础,村两委成员轮流日夜奋战,在工地上坚守70多天。为了做通群众思想工作,特别是让一些山里的群众同意搬离老宅,我们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做工作,一个月时间连续开了21场的村民会议,终于让山上21个自然村513户2276人搬到寓意着民族团结的永和新村。如今,柏洋的自然村减少至4个,中心村人口发展到3000多人。
我们先后投入2650万元,建成了孝文化主题公园、柏洋幼儿园、柏洋文化活动中心、廉政教育基地、永和文化园等项目,强化水、电、通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配套,硬化各自然村通村公路,并对新村道路、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投资150多万元兴建了孤寡老人安置点和老人公寓,对全村26户41名低保对象及孤寡老人进行集中安置;每年由村集体出资承担所有村民“新农合”“新农保”和人身意外保险等投保金额的60%;村集体在国家政策的补助基础上,每月再给予60周岁以上的村民补助70元至200元不等的养老金;成立柏洋教育帮扶基金,已帮助困难群众子女上大学37人,提供帮扶资金21万元。
群众最信服“办事有公心”
柏洋村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办事有公心、工作有信心、发展有恒心、为民有爱心、团结有诚心的“五心”创建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五心”工作法的第一点就是“办事有公心”,这也是让村级党组织拥有强大凝聚力、让群众最信服的一点。
担任柏洋村党支部书记的头三年,我带领村两委班子连续三年不领财政补贴村干部工资,这些钱全部用于村委会偿还社会债务。柏洋村飞速发展时期,前后实施了几十个项目,我们坚决走公开招标等程序,而且严格不准亲属从中谋利。
20多年来,随着村集体各项事业的壮大,村级党组织由党支部、党总支发展成村党委,以“五心”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仍是我们坚持的工作方法,并以此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在更高水平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奋力前行。下一步,柏洋村将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到“十三五”规划末,我们要力争实现“三三一”工程,即工农业生产总值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着力打造“两区两园”,即柏洋工业集中区、永和核电服务区、金山农耕文化园、田头水果采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