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太姥山镇(原为秦屿镇,于2011年10月更名为太姥山镇)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首批发展与改革试点城镇。太姥山镇开始先行一步、攻坚克难,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小城镇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010年,太姥山镇被确定为福建省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又一次迎来了发展“曙光”。该镇抓住试点配套政策,结合高速铁路开通、重点项目落地等机遇,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旅游“仙都名镇”。
2014年,太姥山镇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此次试点,不仅在于夯实基础,更在于探索特色化发展新路子。自此,该镇围绕“旅游立市、新型模式”的试点主题,着眼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整合资源优势,协调推进景区、园区、镇区的融合发展……
穿越时光,太姥山干部群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仙都名镇描绘出一幅魅力画卷。
优化环境 营造安居家园
漫步在太姥山旅游步行街,两旁古典式建筑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步行街占地20亩,通过老街、老厂房改造,建成以展示、销售旅游特色纪念品、土特产、精品小吃等旅游产品为主的休闲步行一条街。
城镇化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落脚点,便是宜居。
“时代变化了,条件改善了,我们太姥山镇OK了。”望着林立的商铺、如织的行人,金麟街老居民王怀利不由发出感慨。
在王怀利的记忆里,“三落后”因素曾制约着小镇的发展。“交通落后、农业落后、工业落后。”改革开放前,由于交通不便,镇上物资多靠人工肩挑手提或者板车拉运。遇到暴雨或台风天,雨水、污水加上倒灌的海水,整条主街污水横流,积水深处可及腰,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如何破题?“民生项目”“实事工程”成为关键。近年来,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太姥山镇重点实施交通、市政等民生工程,不断提升城镇发展承载力。通过加快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设施建设,尤其是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坚持打通“断头路”,总投资1.75亿元的975县道集散中心段拓宽、新八都桥拓宽、海山大道、水井头三期路网、秦川大道“白改黑”等一批路桥项目加快实施,逐步实现城镇环城路网体系。
同时,该镇坚持“净化、亮化、绿化”三化同步,继续推行旧城区和公路沿线12个村卫生清洁社会化运作,加强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秦川大道、洋太公路公共绿地为纽带,以道路的附属绿地为基础,建地增绿、建园扩绿,构建点、线、面相衔接的绿色格局;遵循“简约大方”原则,镇区及周边所有街道灯饰亮化实现全覆盖。为突出“人性化”,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该镇还对洋里溪、吉溪两个自然水域进行综合整治,沿岸建设亲水平台、休闲栈道、步行慢道等,纵贯城镇中心的水系景观及休闲带逐渐形成。
“今昔对比‘两重天’。现在环境美了,生活好了,幸福感强了。”如今,王怀利每天早晚都和老伙计们相约到虎头山公园散步、聊天话家常。这个曾经煤渣堆弃、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荒草地,在2014年经改造后旧貌换新颜———公园休闲区域不断拓展,目前公园入口展示区占地面积43亩,广场面积6千平方米,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忙碌了一整天的居民喜欢到这里休闲放松,欢声笑语飘荡在绿树鲜花中,幸福和满足写在一张张笑脸上。
发展工业,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佚名 摄
强化服务 构建乐业名镇
这些天,福鼎市厦联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鼎金有些忙碌。为了争取让100台机器人机械手早日投放生产线,他与厂家的“电话煲”几乎没有停过。
“有了改革开放,才有出路。”从福鼎锁厂的学徒到抽屉锁家庭作坊主,从全球500强开关锁业合伙人到跨界生产汽车天窗、微型马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陈鼎金的企业版图不断扩军增容,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而吸引他在此落地生根并枝繁叶茂的,是太姥山镇独具的区位、交通、资源、政策、服务等宜业之势,有可为、大作为。
推进城镇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为此,太姥山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升级工程”,全力“兴产业、增实效”,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太姥山镇从完善园区配套着手,持续提升园区道路、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配套水平,保障入园企业员工吃穿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等实际需要,为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开展园区闲置低效企业清退工作,处置一批闲置低效企业,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未使用用地,通过“腾笼换鸟”为发展“变”出更大空间;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机械、光学眼镜、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完成洋里、下尾、横塘片区石板材厂关停,力促石板材产业转型升级。
在完善“硬环境”的同时,太姥山镇还着力提升“软环境”,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致力营造宜业环境。
提高企业帮扶力度,做好惠企政策宣传和落实工作,从产业引导、市场拓展、用地保障、产能兼并重组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同时,坚决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针对个别企业存在的金融风险,协助做好转贷增贷及控新化旧工作。
在政策、资源、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的集聚带动作用下,太姥山镇逐渐挺起了强镇富镇的工业“脊梁”。目前,太姥山镇仅水井头工业园区就有19家规上企业,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服装针织、机械配件、光学眼镜、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多足鼎立的格局已形成。
在《人民日报》近期发布的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上,太姥山镇榜上有名(排名在353位),这是该镇连续第3年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也是宁德市唯一获评的乡镇。这次福建省共有51个乡镇入榜,太姥山镇位居第23位。
牛郎岗景区 佚名 摄
提升品质 打造宜游之境
海风起,朵云升,冬意兴,天光云影的徘徊中,遇见牛郎岗。
初冬时节的牛郎岗海滨景区,总投资2.3亿元的景区提升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项目旨在建成以牛郎岗景区为核心,以海滨景观建设为基础,以婚纱摄影基地为依托,配套以滨海观光、海上运动、滨海露营、房车营地、度假休闲、海鲜美食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东海唯一、辐射全国的综合休闲度假4A级景区。
“牛郎岗原来叫牛栏岗,传说中是太白金星栓牛的地方。”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这片海滩满眼皆是木麻黄,通往外界的是一条宽50至60公分的小山路,村民靠讨海为生。1995年,景区开发,配套设施相继建成。2000年,景区开业的时候路已经变成4米宽的等级公路了。经过多年的提升改造,目前景区路宽12米、停车场增加到2个,面积扩大至原来的5倍。曾经的小渔村有了大变化。
坐拥丰富的山海旅游资源,太姥山镇着眼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整合资源优势,协调推进景区、园区、镇区融合发展,构建辖区“大太姥”旅游格局。按照“全域化景区”理念,开展全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牛郎岗滨海旅游详规、山海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等编制。随着太姥山“海上仙都”品牌美誉度提升,辖区在空间布局上以生态和文化融合为核心,串线嵛山岛和东星岛,开发“全景环线—精品线路—集群景点”三位一体的旅游产品。
集游客集散、停车、游览、购物、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福鼎市太姥山旅游集散中心投入使用;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沿街装点着美观的树木花卉,街道上布满了鳞次栉比的商铺;旅游厕所、停车场、星级旅游饭店、旅游车队等配套设施日渐完善……在太姥山镇,不断拓宽旅游服务领域,使得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旅游经济业态应有尽有。目前,全镇共有商业银行5家共7个网点,大型超市3家、知名连锁酒店2家、中小宾馆40多家、专业旅行社6家、旅游专卖店16家,旅游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去年该镇旅游总收入近10亿元。太姥山镇逐步迈入全域旅游新时代,绿水青山好风光尽显。
令人更为欣喜的是,该镇把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城乡发展品质———
打造美丽乡村新面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计划,大力实施危房改造、旧村复垦、农村电网改造,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打造975县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提升潋城、财堡、方家山等村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完善牛郎岗、日澳等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以美丽乡村为平台,果蔬采摘、白茶养生、水乡渔村等休闲农业示范园和田园综合体不断涌现,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谋新篇。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太姥山镇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日益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7年,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0.52亿元,同比增长6.53%,其中19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36亿元,农业产值8.16亿元;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2.5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1元,同比增长8.91%,并在我市率先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发展并未止步,发展仍在继续。蓝图已经绘就,太姥山镇未来发展可期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