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9.3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9%;工业总产值937.2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26.93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0.34亿元,分别增长6.3%和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0元,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1.9%。
2015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计划目标的圆满收官。“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这五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9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一番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由133.85亿元提高到309.3亿元,年均增长12.8%(宁德同期为12%,下同),人均GDP达到5.8万元;地方财力增速明显,财政总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8.7%(18.6%)和21.3%(20.9%);2011-2014年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称号。这五年,工业化进程持续加速。工业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合成革、汽摩配、食品加工、泵阀铸造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逐步强化;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3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15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7.9亿元提高到889亿元,年均增长20.8%(1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55.06亿元提高到211亿元,年均增长20.2%(17.7%)。这五年,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中心城区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形象和品位持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逐年提高,成功获评省级文明城市;百胜、铁锵、海湾新城等新区不断拓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6.8平方公里增加到19.2平方公里;城乡路网、水电、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18.6亿元。这五年,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点线面”综合整治成效显著,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切实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削减;嵛山、磻溪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太姥山镇潋城村、叠石乡茭阳村等35个村获评省级生态村,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左右,空气质量长期保持优良,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福建“十大醉美县城”称号。这五年,民生事业持续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和13%(10.8%,12.9%);城乡就业、教科文卫、社会救助、应急救援、慈善捐赠等各项事业统筹推进,累计完成15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城乡群众普遍受益;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市”、“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区”、“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法治先进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
(一)区域经济保持稳定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完成粮播面积25.7万亩,总产量8.2万吨。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6家,带动农户约1.4万户。土地流转面积达5.1万亩,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增加600亩,达5600亩。“福鼎白茶”连续六年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荣膺“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海鸥水产获批建设全国第一家水产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势头良好,农旅结合、茶旅结合的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54家,从业人数达6500多人,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一批涉农企业积极探索在香港亚太柜台交易市场、新三板、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路子。
工业经济保持增长。全市336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889亿元、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均增长9%;合成革、化油器等主导产业逆势上扬,产值、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增幅;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8家,宁德核电站3号机组投入商运。推动友力化油器、博艺新材料等17家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兑现76家(次)企业技改、市场开拓等奖补资金1516.5万元。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生态合成革论坛,合成革转型升级迈开实质性步伐,荣获“中国生态合成革产业园·福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