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 人文
投稿

远古的海洋遗存是如何跑到陆地上的

2020-11-12 15:58:56 来源:福鼎新闻网 作者:白荣敏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海洋里的“宝贝”可以跑到陆地上,也许今天看来,见怪不怪。但在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这就怪了,看看古人是如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解释这一现象的。sW3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上世纪七十年代,福鼎一中的师生们在学校后山门上开荒劳动时,挖掘出了4块正反两面均有多边形、长方形图案花纹的灰白色小石粒,被专家确定为海洋底栖软骨鱼类鲼科的上颔齿板,因该标本的采集地在福鼎城郊北岭,被命名为“福鼎北岭第四纪鲼化石”。sW3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据介绍,鲼科是一种第三纪至第四纪时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海洋中的底栖中小型软骨鱼类。这就说明,现今福鼎市区,在晚更新世,气候较温暖,并自11000年前至今,该区已经上升5-10米。sW3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这种现象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再正常不过了,而在过去,古人看待这一现象就特别有意思。sW3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清光绪版《福鼎县乡土志·十八都分编》里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望海山者西向,诸山之祖也。高可扪星斗,距海百里,石壁上缀有蛎壳,其山精凝结耶,抑海风吹送到此,奇甚。”sW3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乡土志》的作者们把望海山上蛎売的来源归结为山精凝结或海风吹送,实为无稽之谈,他们不知这蛎壳原本就存在,是随着山的升高和海的消退而存留下来的。在太姥山上的葫芦洞周围等地的碎石中,也偶有风化严重的小贝壳。sW3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根据记载,在南镇、小白鹭的山上,距离海平面70多米的高处,至今还存留着花岗岩被海水冲蚀后产生水平线剥蚀的痕迹,它是一处典型的古海蚀崖遗址,证明几万年来地壳上升了70多米。sW3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摘自白荣敏《福鼎史话》sW3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文章来源:福鼎新闻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