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描写奇峰怪石常以“鬼斧神工”形容。这四字用的如此精确,如此科学,实在妙哉!
我试以“鬼斧神工”来解读太姥山的地质、地貌和形成。几十年来,我陪同各级领导、画家、诗人和学者上太姥山,可谓上百次了,收获不少。最大的一次收益,是陪同地质专家上太姥山,他们给我讲了不少有关地质、地貌形成的科技知识,使我更加深对峰险、石奇、洞幽的理解,以科学的角度观察太姥山,描述太姥山,绘画太姥山。
据地质学家李四光的说法,在福建沿海至日本沿海的这条海峡,是地质的断裂地带。太姥山正好处在这断裂地带上。太姥山形成的时间约在九千万年到一亿年前。一亿年的山龄,对山来说还是很短的。太姥山在山的家族中,还是年轻的山,它还在不断升高,还在不断发育壮大,还在不断变化着。
太姥山是从海洋上升起的山,太姥山是大海的杰作。它在上升过程中,曾遇三次断裂:
第一次是南北方向的较大断裂。学术的说法,叫南北方向的垂直节理发育,将太姥山割出许多山峰,形成今天所说的峰林地貌,即集峰成林,也就是“峰险”的形成。
第二次断裂是东西方向的断裂。这次断裂较小,形成许多洞谷。像太姥山这样的山洞,在这术上称“巷谷”。科学上所说的洞,是看不到天,而太姥山的洞都能看到天,太姥山的洞就像一条条小巷一样。
这二次不同方向、一大一小断裂,在学术上称为“羽状断裂”,即南北方向较大的断裂,就像羽毛的中心线,东西方向较小的断裂,就像羽毛两侧的丝丝小线。这种南北方向断裂与东西方向断裂,正好成交叉状,在学术上又称为“井状断裂”,就形成太姥山的洞多。洞中可四通八达,就太姥山将军洞来说,可上、可下、可东、可西,洞中套洞,洞中有一线天,还有三线天,妙不可言。将军洞实质上可称洞群,我常称将军十八洞,这样就更有神秘感。
太姥山风动石 (资料图)
1960年开始,花三年时间,太姥山公安哨所和当地民兵进行太姥山洞调查,发现有一百多个山洞,要将这些洞走一遍,需花28天,深的山洞,一进一出,要整天。太姥山真是洞的王国。
第三次节理发育为水平波浪式的节理发育。也就是说,将太姥山割成一块块。这些石块,经风雨剥蚀,日月分化形成太姥山的石奇,学术上称“球状分化”。如“和尚讲经”“夫妻峰”“玉免观海”“九鲤朝天”等奇石。
我也经常向游客作更通俗的说法,叫做“三大刀”。一刀为“峰险”,二刀为“洞多”,三刀为“石奇”。
从以上太姥山地质地貌种种因素的形成,我才真正地解读了“鬼斧神工”的妙意,地壳之变动,海岸之上升,这是形成太姥山的内因,称之“神工”。海水之冲刷,日月之分化,风雨之剥蚀,这是形成太姥山的外因,称之“鬼斧”。
有一次,我陪同作家延青考察太姥山,向他作形象易懂的三大刀介绍,延青说他如获至宝。
又有一次,我陪同宁德地区地理学会来太姥山考察,向专家学者们介绍太姥地质、地貌的形成,也得到他们的好评和认可。
解读太姥“鬼斧神工”,给我无穷乐趣,也为我多年画太姥、写太姥积累一份知识,我要感谢来太姥朝山的地质学家。
如今太姥山已列为国家地质公园,山上也建成地质公园博物馆。太姥山是一部厚厚的地质、地貌的教科书。我们要好好品读,以科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太姥山,感悟天地之造化的奇妙无穷。
你触摸那岩壁上排成带状的一个个小洞,那就是带状晶体花岗岩,经千万年风雨剥蚀,热胀冷缩晶块脱落,留下的遗迹。
你观赏那惟妙惟肖的夫妻峰,那是两块巨石经千万年球状分化后的杰作。
你弯腰进入三折腰,那块横空卡在你头上的巨石,也许是哪一种雷电袭击塌下的巨石。
你笑看玉猴照镜的奇特,那就是海洋上升,经千万年海浪冲击,形成弧度的海蚀地貌景观。
你在洞壁上找到似“小淡菜”一样的小贝壳,那就是海洋上升的见证。
你在三声应、七声应、回音谷大喊一声,回音重重,那就是峰林地貌的物理反应。在“四库全书”中,有明代物理学家方以智的一篇“物理小识”,就是描写太姥山的三声应、七声应,在今天被中国社科院作为我国古声学研究资料参加世界古声学讨论。
你登上天门岭,韦驮石背后那块横卧的石,就是解放前不久被雷电击断的缘故。据说当时的轰声白琳都能听到。
人与山相比,感到十分渺小,但人有智慧,有语言,有文字,有创造力,万物为我所用。品读太姥,感悟自然,就在太姥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中,感悟其妙无穷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