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作》唐·李商隐
农历七月,暑气仍盛,属于天下有情人的七夕节将将过去,另一特别的节日———中元节又如期而至。“七月半,中元节”,《五杂俎》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道教将这三个日子合称为“三元”。
中元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等,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元节被赋予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内涵。不过,近年来,在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洋节日”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被年轻人所忽视,相比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等国人所熟知的传统节日,中元节的“失落感”要更甚。中元节有什么传统习俗?中元节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节日?我们应该怎么过好中元节呢?
网络图
福鼎人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福鼎人习惯称中元节为“七月半”,而祭祖则是“七月半”的习俗之一。中国人自古便有祭祀的传统,古人更是将祭祀看成是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同等重要的大事。
汉族有“春秋二祭”的说法,即后人要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祭祀先祖。“春祭”即春节祭祖,而所谓“秋祭”,说的就是在中元节的时候祭祖。福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年没看,节没看,全看七月半。”中元节在福鼎人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百里不同俗,福鼎人过中元节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我们家在七月十四的时候就过中元节了。”市民曾先生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福鼎人都有过中元节的习惯,在过去,城关的居民一般是不过中元节的,而作为过中元节的“主阵地”的农村地区,过节的氛围则分外浓烈。
就像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中元节也有特色的节日美食———九层粿。曾先生说,过去,早在农历七月十二的时候,他们家就开始制作九层粿了。
农历七月,正是早稻收成的时候,九层粿就是用新谷制作而成的。九层粿的制作看似简单,却十分考验制作人的耐心,首先要将籼米磨成米浆,再倒进垫好纱布的蒸笼里,先上第一层,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次,如此反复多次,待蒸熟后晾开,切成块状。而这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在一旁等候多时的小孩子,过去物质条件匮乏,小孩子平时能吃到的零嘴不多,九层粿便成为不少福鼎人童年里的一道“珍馐”,即便是已经过去多年,依旧记忆犹新。
中元节的“庐山真面目”
“中元节是‘鬼节’,晚上不宜出门。”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24岁的景依婷对中元节的概念仍停留在“鬼节”上。
一提起中元节,不少年轻人都将其与“鬼节”画上等号,其实,这二者并不完全等同。
中元节是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的,而“中元”之名则起于北魏。我国是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而言,一年到头最大的期盼莫过于风调雨顺,农事丰收。而由于古代生产生活条件与认知水平的有限,老百姓只能将这种祈求寄托于神灵的庇佑,一系列的祭祀活动由此应运而生。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秋尝祭祖的活动。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中载:“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祗,秋曰尝,冬曰蒸。”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尝祭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开始,“秋尝”并没有具体的时间,而后才逐渐固定在中元节前后。
诚如前文所言,时代会赋予中元节许多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唯一不变的,则是感恩、孝亲。
“中元节有许多积极的内容值得现代人传承,比如敬祖孝亲。”67岁的王大爷说,尽管中元节有譬如烧纸钱、放灯等一系列不符合现代社会规范的习俗,但其本质其实就是感恩,过中元节是我们追怀先人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延续和传承积极的这一面,摒弃糟粕,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让传统节日不再“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