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活 > 美食
投稿

福鼎美食——白玉板

2012-11-19 09:17:57 来源:福鼎新闻网 作者:陈善施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白玉板2.jpgw5Z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盛夏夜晚泛舟于海上,星光下,海风轻抚,身心俱弛。时常,可以见到海面上出现着球形的蓝光,后面跟着闪耀细长的光带,随着波浪的起伏,光带千姿百态,十分动人。这是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带的海蜇在游动。
海蜇又名水母、白皮子,犹如一顶降落伞,也像一个白蘑菇。形如蘑菇伞的部分就是“海蜇皮”;伞盖下像蘑菇柄一样的口腔与触须便是“海蜇头”。海蜇皮是一层胶质物,营养价值较高;海蜇头稍硬,营养胶质与蜇皮相近。
我国是最早食用海蜇的国家。晋代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说:“东海有物,状如凝血,从广数尺,方圆众虾附之,随其东西,可以食用。”海蜇还有药用价值,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海蜇“气味咸温无毒,主治妇人劳损、积血滞下、小儿风疾丹毒、烫火伤。中医临床验证认为,海蜇有解毒、清热、化痰、消肿、降压等功能,对治疗气管炎、哮喘、胃溃疡、高血压、妇女阴亏等疾病均有相当疗效。福鼎沿海乡镇妇女做月子时,要煮“海蜇血”滋补身子;当地渔民也常用它来治病,盛夏时期极易感染肠炎,适当吃点鲜海蜇就会治愈。
福鼎人喜欢吃海蜇,吃海蜇的历史悠久。据秦屿《王氏宗谱》、《福鼎文史资料》记载,福鼎人在宋元时期开始食用海蜇。在福鼎,海蜇皮还有一个名字叫“白玉板”。正是这个名字,使福鼎海蜇走进北方内陆地区,走进了皇家宴席。说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福鼎举人王锡龄到京城参加考试,虽名落孙山,但其才学受到当朝宰相刘墉的赏识,被聘为相府馆师。他收的学生大多是王公大臣的公子,其中有乾隆的三皇子。王先生生活拮据,一日三餐只配自家带去的“虾苗”和“海蜇”,但他爱面子,每天吃饭时间就一个人躲在自己书房内,独自吃饭。一天中午,乾隆的三皇子和刘墉的二公子放学后在校门边的小路旁抓蟋蟀,发现王先生在房间独自享受“虾苗”和“海蜇”,见到后,十分好奇,也尝了一口。没有想到,尝到后,胃口大开,吃了好几碗饭。皇子和公子问这两道菜的菜名,王先生急中生智,根据两道菜的外形取名“金丝钩”、“白玉板”。两位王孙公子回府后,要吃“金丝钩”、“白玉板”。乾隆皇帝随即传旨王先生带“金丝钩”、“白玉板”到金銮殿。平常吃腻了大鱼大肉,一旦尝到那咸里带香、韧中带脆的海味,无不齿颊生香。乾隆皇帝立即下旨:福建总督衙门每年向皇宫进贡“金丝钩”、“白玉板”各一万罐,不得减少。从此以后,福鼎的“金丝钩”、“白玉板”便走进皇家宫廷,名扬海外。
海蜇的吃法多种多样,炒、炸、拌皆宜皆美。切丝凉拌海蜇已是筵席上的珍馐,其味淡素,甚为可口。当你走进福鼎的大小酒店,看到各种各样美妙的凉拌海蜇菜名时,相信你已经浮想联翩;再看到洁白的小碗里装着晶莹透体的海蜇丝,下面铺着一层翠绿的香菜,旁边放着一碟香喷喷的作料,轻轻一沾,清香味就出来了,清脆美味,让你的胃口大开。让来过福鼎的游客更加难以忘怀的是爆炒海蜇。据国家特级闽菜大师郑成勇师傅介绍,爆炒海蜇皮是福鼎的一道私家菜,在其他地方吃不到这道菜。很多福鼎华侨回乡省亲,顺便向酒店厨师请教爆炒海蜇皮的做法:将主料海蜇皮洗净,在清水中浸泡两天,切块(一定要大块),沥干水分,锅置旺火,下少许油,放入调配料煸炒,再放入海蜇,用湿淀粉勾芡后起锅即可,一道爆炒海蜇皮就上桌了。观之:色泽亮丽,黄、白、绿相间,颜色分明;闻之:清香扑鼻,令人馋涎;尝之:甜中带酸,软中带脆,鲜嫩无比;吃后直呼:“美哉!”
然而,食用新鲜海蜇会引起全身发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原因是新鲜海蜇中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毒素由多种多肽物质组成。人的皮肤一旦与海蜇的触手接触受螫伤,或者有过敏体质的人,都有可能发生中毒。智慧的福鼎渔民捕捞海蜇上岸之后,就把海蜇体撕开,分开海蜇头和海蜇皮,然后用传统制法进行腌渍,去毒干净。据沿海一些民间传说,这种方法在明代以前就被福鼎渔民所掌握。
文章来源:福鼎新闻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