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闽浙沿海一带几乎都要修筑城堡,既是区域防御的工事,也是生产生活的屏障,正如古书上说的“城郭沟池以为固”的意思。宋末元初,东南滨海已开始出现筑城的雏形,而真正兴起则是明中后期。相传,在境内就筑城三十六,根据近几年的调查资料显示,实际应不止这个数字。
这里有着海岸延绵几百公里的曲折,也有着走向海洋深蓝的壮阔。站在城头,遥见远处的阑珊灯火,四五百年时间倏忽过去。当年规模庞大的城墙建筑,有的仍然依托山海之势,天造地设,处处呈现出沧桑与厚重。其所在的区域和分布格局,蕴含丰富的族姓人文,及相承古今的民俗与动人传说,凡此种种,无不遗留了那时人与自然、社会的烙印。
踏进城中街巷,触摸那时的城门、城墙遗迹,晃然与时光对话。秦屿城最后的雄姿,标注在《福鼎县海图》并刊载于志书上,我们从图中看到,波涛汹涌的东南岸,绘着一个环状线条,即秦屿城。明嘉靖十七年(1538),土官陈登倡建秦屿城,墙体总长七百六十丈(约2530多米),开七个城门,是境内沿海中最大的一个城堡,后来被称为“万古雄镇”。
秦屿城雄踞于东海之滨,我们可以从城门的命名中,寻找古人在城池构筑中蕴含的深远意图。东门的“岐口”和小东门的 “望海”是从地理位置命名,这里至今仍沿用“后岐”“番岐头”等地名,说明了城堡与海洋相邻的地缘关系。东南和北门的“怀远”“永清”则寓含着兵家怀图永固、工事稳定。小南和南门的“崇礼”“敦化”出于儒家思想,以教化民风。至于西门“涌金”,更是象征对财富的渴求了。
桐山城是福鼎历史人文的高度融合,宋《三山志·地理》就载有“桐山”二字,但建城则始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四十一年(1562)完工,前后历时三年多时间。城墙竣工后,沈青芦门巡检司复移桐山,即桐山司,这便是最早的桐山堡。城全长四百八十三丈六尺(约1610多米),共置四城门。乾隆四年(1739),是这座城的历史分水岭,当时福宁府以闽浙边界处的桐山营地作为治所置县,标志着桐山城池的正式诞生。
群峰环拱,两水襟流。桐山自然风光秀美,历史人文积淀丰厚。西北有叠石、分水二关,蜿蜒磅礴,雄秀一方。最为称著的是“桐山八景”,留下文人雅士吟咏的《桐山八景诗》,成为具有人文景观的地方古迹。寻访历史遗迹,吟诵百年诗篇,共绘锦绣桐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梦想。
潋城古堡 图源网络
与桐山、秦屿城遥相呼应的还有潋城。我们走到城北墙顶,俯瞰全境,顿感此间气势不凡。城北靠凤山麓,城堡正好依山而建,并筑有一个炮台,营造了居高临下的势态,城中一览无遗。城堡另筑三个炮台,其中西门左上筑一个,在南门左右两旁各筑一个炮台,东门不筑,全城共三城门四炮台。城池反映了当年潋城人的自信与卓识,嘉靖四十三年(1564),潋城叶、杨、王、刘等族姓齐聚商议,举荐族中能人负责,以分段方法筑城。他们以扎实过硬的营造技艺,完成了在今天看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建作品。
历经四百多年,潋城古堡墙体保存完好,三个城门到今天仍然是人们进出的通道。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城堡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起了重要的作用。环状的城体,虽然看上去有的斑斑驳驳,许是在凝结了一段风雨如磐的记忆。
明末清初,时局变得越加复杂。清顺治五年(1648)十二月,监国鲁王义师骁勇将军陈永贵,统领一队兵马冲进堡内,与潋城守兵相突。但见城头大炮一发,陈永贵数员兵将被击倒,其余大部人马落荒逃至并占据邻近的才堡。两城之间对峙数月后,陈永贵兵力透支,只好跑到福安刘中藻兵营救援,潋城方才解除兵马之困。
光阴涛声依旧,海面碧波漾漾,渡船来往频仍。此处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北进八尺门,抵达城关,东面与沙埕港相通。也是明嘉靖年间,当时的巽城人议筑修建了城堡。至清乾隆时期,巽城人在海边谋划渡航,开创渡口。民众以务农和渔业为生,经营茶业或贸易而发家致富,创造了繁荣的古镇文明。古巽城营建有多处四合院式的砖木结构民居,至今仍可见到如“姥峰拱秀”的泥塑门楼,代表了江南滨海民居典型风格。
渡口东向是长屿岛,横卧海面。埠头几多渔船停泊,倒影成趣。海面波光粼粼,构成晨渔晓唱的景致。潮落之后,滩涂地显露一片浓密的红树林,宛如海上绿洲,它与轻轻划过海港河道的归舟帆影,汇成一幅宁静远古的海光图卷。
往东南沿海北上,进入浙南地界,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的马站蒲壮所城巍然屹立。南城面海,东、南、西面有三座方形瓮城,外绕护城河,与蒲江相通。这里是历史兵家重城,汇聚来自浙北、苏南以及闽南人后裔,每年正月上演的“拔五更”,形成富有滨海特色的民间习俗。
往南而下则是始筑于嘉靖九年(1530)、与硖门交界的霞浦凤城,元明之际,一度成为东南沿海的防卫门户。城东门置花岗石碑刻“皇明堡记”,铭文记叙了城堡修建的一段沉重历史。城里有南北走向的前、中、后三条街,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街。街巷纵横毗连,木质民房鳞次栉比。他们在中秋节传习“曳石”习俗,以铭记筑城的甘苦,队伍呐喊声震动全城。
我们还踏访大金、赤岸、屯头、玉塘、藤屿、水澳、石兰、南镇等地,走进城堡所走过的那一段历史,体味那一段艰辛的历程。修建城堡无疑是那个时期最浩大的工程,需视地势情况、人口数量而建筑。要花一笔不小的经费,没有一定的物力难以支撑。但筑城关系民生,关系到家族和一方百姓子子孙孙的安全和生计,工程质量所求唯在牢固。可以想像当时的工匠具备精湛的营建工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完成这样一个个艰巨的使命。
面对历史,面对古城,我们怀着着深深地仰望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