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丸”在福建、广东、浙江等许多地方都有,但其制作方法各地不尽相同,有圆圆的丸状,而福鼎的牛肉丸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规则的颗粒状,故又被称为“牛肉羹”。2003年春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看过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食神》的朋友,相信都对影片中美味无穷的香港撒尿牛肉丸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福鼎的牛肉丸虽然与之有些相似;但其制作方法和配方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福鼎牛肉丸在民国初期就有了,尽管其历史不算遥远,但其典故各有说法,有的说是从鱼片获得灵感改制而成的,有的说是从猪肉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底是谁发明的牛肉丸?现在已无从考究。解放初期牛肉丸制作手艺在福鼎桐城北门一个名叫林石妹师傅的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据说当时他的店铺生意异常火爆,每天都是供不应求。现在仅市区就有数十家经营牛肉丸的店铺,但百姓都知道北门的牛肉丸是最正宗的。
正宗纯手工的福鼎牛肉丸制作特别讲究鲜、快、精,即选择刚宰杀尚有余温的精牛肉。捶打牛肉的时间不宜过长,必须要有娴熟技术,否则会出现“返生”现象,选择上等的淀粉与肉泥混合,各种配方也要根据气候的变化按比例调配好。这样制作出来的牛肉丸才能让人品味到香、滑、韧、脆、嫩等特点。
牛肉丸的纯手工制作过程是技术、艺术、武术“三术”的融合体,它不仅让你享受美味,也让你感受到一场魅力无穷的表演。一块上等的牛肉通过厨师手中的木槌有节奏的上下挥舞,既像是优美的舞蹈,又似一名鼓手正在尽情地演奏。一会儿工夫,富有弹性、韧性、光泽的肉泥就做好了。之后的肉、粉混合操作更像是一名武术大师在进行太极拳的表演,迈开弓步、马步,双臂搓揉,把太极拳中的“掤、捋、挤、按、踩、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基本方法都用上了,直至各种成分充分融合,制成筋道的牛肉丸坯为止。最后的下锅功夫也非常了得,只见师傅左手拿了一把面粉刀取些牛肉坯,右手握着一把汤匙,使劲地往翻滚的汤锅中快速流利地挥动,像是手抱琵琶弹奏一曲激越铿锵的《十面埋伏》。片刻之后一碗香气四溢具有独特爽劲美味的牛肉丸就上了餐桌。如果把牛肉丸的整个制作过程连贯起来编成一个文艺节目,配上音乐,那一定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节目。
牛肉丸的制作手艺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可饱眼福;而这肉香扑鼻、嫩滑爽口、嚼劲十足的牛肉丸则给人以味觉上的深刻记忆,可饱口福。如此视觉与味觉兼具的盛宴,正是“北门牛肉丸”独秀高标之处,来福鼎的朋友,切莫错过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