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记者在厦门市福鼎商会接待室,见到厦门伟迪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进团时,他刚刚参加完其公司与厦门大学举行的研讨会。会上“伟迪康”与厦大初步达成合作协议,如果合作成功,将给公司做强做大带来一定的助力。
每当企业或自己的人生遇到瓶颈时,杜进团总是寻找理论知识支撑。十多年前,当人生面临脱贫致富考验时,他果断选择读书,一头扎进书中寻找穷则思变的道理。
磻溪镇杜家村,这是一个曾经以穷闻名的村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该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沿海发达村落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杜进团就出生在这里。为了改变生活,村里许多年轻人,初中毕业或没有毕业纷纷到城里打工,唯独杜进团显得有些“另类”,不愿出去打工,要继续读书。这个想法跟父母亲说了以后,自然遭到他们的反对。原因很简单,走“读书救家”之路,何时才能奏效?“雨季少年”杜进团无言以对,更何况家图四壁,哪有闲钱供他读书。然而杜进团没有灰心,顶着若大的压力,1999年,他举债走进福州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门,攻读财务专业。
在学校里,杜进团读书可谓刻苦,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善于团结同学,成为学生会的核心干部。由于表现好,得到老师们的肯定。2002年,中专毕业时,被老师推荐到福州一家公司上班,负责财务统计及采购工作。由于业绩显著,不久,被公司派驻广东汕头分公司开展工作。“我一步步做起,不到一年时间就升任为主管。”杜进团回忆。
此时的杜进团,身为公司主管,薪资不低,在别人看来生活很优异。但他并没有自我满足,而是做出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辞去工作,到厦门大学成教学院读书“充电”。杜进团认为,没有涵养和想法的打工,只是小打小闹,即使将来创业,也会因此缺乏竞争力。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他在厦门找了一份工作,边学习边工作,每月工资800元,与在汕头的工资相比,钱不是很多,但足以养活自己。更重要的是在厦大学习的理论,能够更好地付诸实践,这样杜进团的心里觉得更有底气,做事情也更加稳重。他很快便升任为采购经理。
2006年,杜进团结束了在厦大两年的学习生活。此时,他没有继续待在公司打工,而是直接在厦门创办了公司,经营电子产品。看似水到渠成的公司,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岔子,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其公司生产的“机器视觉”,每套高达10万元,产品推出后少有人问津。原因何在?杜进团及其团队经过认真分析后,才知道是产品价格偏高所致。找到原因后,调整营销方向,重新推向市场,很快便得到客户的认可。“那几年过得比较辛苦,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杜进团说。
大约经过三年的发展,2009年,企业有了重大突破。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顺风顺水了。果不其然,2013年企业又遇到新的发展瓶颈。杜进团发现,企业越做越大时,资金的利用率却很低。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公司的特点,从2013年开始,聘请职业经理人加强管理,不断开拓业务,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为了长久发展,杜进团还斥巨资在北京成立研发室,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要做强做大,一定要取得高校研发团队的支持,只有良好的研发团队,企业才会有核心竞争力。”杜进团说。
□ 曾云端/文 厦门商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