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以后,习近平持续推动福州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陆续推行规范化股份制改革试点。在几次会议上,他反复强调,国有企业要在市场上大胆去闯去试,政府政策上要予以扶持。当年,福州就选择了近10家符合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有明确投资项目的大中型国企作为推行规范化股份制改革试点。”陈明森记得很清楚。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担任市委书记期间曾经说过,改革要有一个‘敢’字,‘要勇挑重担,敢于迎难而上;大胆开拓,敢为天下先’。当遇到各种各样困难的时候,‘不能老强调条件太差、优惠太少、历史包袱太重、人事关系太复杂,等等’。”福州市的几位老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在习近平的推动下,新组建的鑫利森公司,使福州丝绸印染厂彻底跳出了亏损泥潭;福州轧钢厂与济南钢铁总厂联营,进而由松散型合作转为紧密型合资,并引进外资,成立“中中外”企业;福州硫酸厂成功兼并了两家下游企业,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1995年6月15日,习近平在《福州晚报》上发表《福州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一文。文中说,福州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涌现出一批“拳头产品”“全国单打冠军”和全国同行中的佼佼者。据初步统计,1994年福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148.6亿元,增长45.1%。
“推动国企改革,习近平站得高、看得远。他在调研国有企业时多次说过,摆脱企业困境的唯一出路就在于改革。”在时任福州市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方庆云看来,当年国有企业能否实行股份制的争论与探索,带来了新旧观念的激烈撞击,而改革攻坚,无疑成为推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兼任福建省国资委主任,以更大力度推进全省国企改革。
相关链接:
山海情怀 赤子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党建篇
六年七下晋江
【背景】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分别在《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发表关于晋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的署名文章,总结“晋江经验”,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取胜,始终坚持以诚信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加快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引导和服务;处理好有形通道和无形通道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系。“晋江经验”及其启示,至今读来仍发人深思、启迪心智。
“习近平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和福建省长的6年里,7次来晋江调研,我陪同了4次,受益匪浅。”时任晋江市委副书记陈章进说。
陈章进今年76岁,已退休在家。老陈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4次陪同调研的时间分别是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02年。
2002年下半年,《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刊发了习近平的署名文章。文章高屋建瓴地指出,“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老陈说:“这应该是习近平对晋江发展如此关注的原因。”
“改革开放前,晋江穷啊,不少人只能靠地瓜、稀饭填肚子。”陈章进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记得当年的苦日子。
改革开放初期,晋江陈埭镇的群众奋起突破“左”的束缚,立足侨乡“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多的特点,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1984年陈埭成为我省的第一个亿元镇,其他乡镇纷纷学习、仿效,在晋江大地上形成了一股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
到1989年,晋江的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几十个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一个亿。
1992年,晋江撤县设市,年均近30%的GDP增速仍在继续。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全国上下一片生机勃勃,晋江市党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放开手脚搏击商海。1994年,这个县级市开始领跑福建县域经济。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晋江经济发展下一步该怎么办?”老陈记得,在1999年的那次调研中,习近平提出这个极具前瞻性的问题。
当时正值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深度融入全球化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
以乡村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晋江模式”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烟囱比电线杆还多”。多则多矣,然而“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富则富矣,却是“低端竞争,富而不强”。
晋江经济快速发展,究竟要走怎样的路子?带来怎样的启示?
“习近平除了进社区、访农村、走基层,重点走访了恒安、浔兴、亲亲、优兰发、环球等十几家企业,与企业家交流谈心。他问得很细,经常一个厂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老陈回忆起调研时的点点滴滴,“每一回进企业,他都仔细询问有没有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市场是怎么开拓的,企业要怎样才能做大,存在哪些困难。”
“晋江市委市政府按习近平在调研中提出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积极培育了一批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举办各类博览会,开通晋江企业网等,还致力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先后建成创意创业创新园、高校科教园等5大创新载体。有这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原先小个子的民营企业,就能长得更高,长得更快。”谈起晋江经济的发展变化,老陈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