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民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是习近平秉持的原则。
“群众的衣食住行、开门七件事,始终是我们关心的主要问题。”1991年初,习近平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刚满7个月时说。
时任福州市委副书记赵守箴回忆说:“习近平抓改革,始终坚持一个主导思想,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多次强调,要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社会反映最强烈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
“‘福州的路,这边起火,可烤焦对面老伯的花白胡’,老百姓如此形象地描述福州旧城道路的狭窄。对这么一座城建欠账太多的城市而言,仅靠国家投入的资金改造旧城,显然只是杯水车薪。”赵守箴回忆说,习近平一上任,就深入到茶亭街改造工地、晋安河边、荒芜的尤溪洲等逐一调研,他对旧城改造有了清晰思路,“那就是要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同旧城改造有机地结合,采取群众集资、吸收外资和国家投资一起上的办法。由此,福州旧城改造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由原来的见缝插针式零星改造,发展为连线成片改造。”
在福州期间,习近平还推动出台《城区内河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用制度创新还市民清新内河;主导福州温泉资源保护,将温泉的有序开发纳入法制轨道;针对福州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条保块管、强化依法治市的措施……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举措,让福州的城市建设翻开了崭新篇章,让市民真正感受到了身在福州之“福”。
改革争先,犹如中流击水,不进则退。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在思想、胆识、情怀等诸多方面给福建干部群众留下深刻印象,并转化成为不懈推进改革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动力。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到深水区,需要啃下硬骨头。福建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勇于先行先试,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倒逼改革,一往无前,才能早日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新福建”蓝图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