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夏岩缘)临近春节,当大部分的工厂准备停工放假时,位于太姥山镇育贤路的这场渔网厂却开足马力,抓紧生产。“一个礼拜前刚接了一笔大订单,一共3000张渔网,目前工厂30名工人全力赶工,争取正月前把渔网保质保量交给客户。”厂长洪耐桂穿梭在车间,不时指导工人制作渔网,虽然身患四级残疾让他看起来有些步履蹒跚,但洪耐桂专心致志、全然不知疲倦。
“洪耐桂这几年变化太大了,从以前沉默寡言变得自信乐观,而且越来越勤快,渔网厂的规模越做越大,靠自己的努力摘掉了贫困帽。”蒙湾村党支部书记郑宝华欣喜地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52岁的洪耐桂原是太姥山镇蒙湾村人,因身患四级残疾,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因此10几年前洪耐桂携家迁往镇区,租住在一间破旧木房内,以手工编织渔网勉强维生。但因手工织网,生产效率低下,洪耐桂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泥沼。直到2016年,洪耐桂被列入精准扶贫户,在帮扶责任人镇长雷成才的帮助下,洪耐桂的生活才开始有了变化。
“当年雷镇长和我说,手工织网效率太低了,要想办法提高生产力。我才转变思想,开始尝试机器织网。”洪耐桂告诉记者,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成功申请到一笔9000元的补助款,购入了人生第一台织网机。“以前1天只能织2张网,用上机器后一天能织10张网,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收入也明显增加。”洪耐桂坦言,正是从手工作业到机器作业的突破,让他找到了生活的信心。
第一台织网机犹如一支“强心剂”,使洪耐桂内心燃起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光。此后,洪耐桂在扶贫部门和残联的帮助下,一次次扩大生产,并开启了创业之路。2017年,洪耐桂与友人合资租下两间店面,购入四台织网机,开办了一间小型织网店,扶贫部门帮其争取到一笔5000元的补助款,解决了第一年的房租。经过两年辛勤经营,洪耐桂的渔网店积累了不少忠实客户,订单更是源源不断。2019年,洪耐桂申请到一笔5万元的小额贷款,和合伙人盘下了太姥山镇育贤路一处500多平方米的厂房,创办了太姥山渔网加工厂。“目前厂里有20台机子,忙时有30个工人,可生产龙鱼网、螃蟹网、鲳鱼网等5种不同类型的渔网,一年产量大约3万张,产值100万元左右。”洪耐桂说。
“他们厂工人多,管理好,老板可靠,做出来的渔网质量有保证,我们特意从三沙过来找他们加工。”在三沙经营网具店的业主杨荣荣告诉记者,洪耐桂生产的渔网质量好,价格公道,将会长期合作。而这是靠着这一份诚信服务,洪耐桂的渔网厂生产效益逐年攀升,去年洪耐桂年收入突破10万元,不仅还掉了5万元的贷款,还买下了镇区一套房。
喝水不忘挖井人,洪耐桂总说,现在的日子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各级帮扶干部的倾心扶持。如今,洪耐桂不仅实现了自身脱贫致富,还积极吸纳多名贫困户来厂就业,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今年我还要扩大网绳加工业务,多赚点钱,帮助更多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对于今年的生产生活,洪耐桂言语中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精准帮扶,让残疾贫困户走上脱贫路的还有太姥山镇财堡村的刘金华。早些年,刘金华因伤导致三级残疾,劳动力受限,生活穷困潦倒。2016年,刘金华被定为建档立贫困户后,扶贫部门积极为其落实生产补助资金,多次提供扶贫培训,帮助其在村内开办了一间食杂店、发展茶叶生产。现在刘金华年收入已从2016年的7000余元提高到2020年的20000余元,“今年我还打算多采购一些商品,丰富店里的商品品种,争取今年娶个媳妇回家一起过日子。”刘金华略带腼腆地对记者说道,眼里写满了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其实,洪耐桂、刘金华只是我市残疾人脱贫致富工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工作。通过政策、资金扶持,信息引导、典型带动等举措,1021名建档立卡残疾贫困走上创业就业之路,实现了脱贫。下一步,我市还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机制、持续加强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深入实施精准康复服务,全力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