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中的2013”系列报道之七
生而为民,也许没有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但不能不关注医疗、住房、就业等关于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物价合理,收入稳定……这在老百姓看来似乎就是幸福,毕生围绕这样的目标而拼搏,当然政府也会为此而努力。
2013年我市积极实施就业政策,新增各类就业人员62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设保障性住房947套,发放廉租房补贴80万元。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1111户,惠及3794人。新建1个乡镇敬老院、12处“五保互助幸福园”。落实各类强农惠农资金1833元,扶持80000多农户发展生产……此外,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政府的这些政绩,老百姓已经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的心声和喜悦之情,作为《福鼎周刊·民情热线》的编辑经常也能收到。站在2014年的跟前,回眸过去的2013年,有许多民情之事值得梳理,其中有一个案例让记者印象深刻。本报曾在2012年11月28日以《身患尿毒症的26岁女孩儿需要您的帮助》为题,报道了店下镇巽城村女孩林某玲的父亲此前因尿毒症去世,而今她也因患尿毒症,家庭陷入窘境的新闻。医生说,最有效的办法是要换肾,但高昂的医疗费,让林某玲的家人不知该如何是好?即使是一周2次的透析医疗费,也让这个本已支离破碎的家不堪重负。
不过很快从卫生部门传来利好消息,患有尿毒症的新农合参保人员在市医院透析,可获得每周2次的免费透析治疗,这对林某玲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在此基础上,新农合还有许多“动作”,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实现村级普通门诊补偿,扩大单病种定额付费补偿等,更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与此同时,我市还采取了一站式医疗救助,不仅有效整合了医疗救助和新农合补偿相关资源,达到了信息共享、同步结算、统一监管的目的,而且还消除了过去农村困难群众因不了解政策、垫不起药费而不敢上医院的保障,让困难群众真真切切得到实惠。 □ 曾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