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乌江天险
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于1935年1月2 日,率团作为军团的先头部队,从余庆赶到乌江渡口——龙溪,准备强渡乌江,为部队开路。这一天,又是风又是雨,在斜风细雨中,感到好冷。
从派出的侦察搞来的情报得知:对岸是国民党军侯之担部一个团的兵力防守,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住红军的去路。
把乌江说成天险,过去只是听说,脑子里想不出它具体到底 有多险。杨得志等人到了江边一看,“哎呀!”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叹。映入眼帘的是:两岸是几百米高的铮铮如铁,千岩万壑的崇山。江面足有百米宽,翻腾的江水,慷慨激昂,惊涛拍岸。另说要从江上渡过去,就是站在岸边,许多人都会感到胆战心惊。
当抢渡前卫营接近江滩时,对面的敌人就开了火。杨得志立即下令反击,用猛烈、严密的火力压制敌人。杨团长指挥用迫击炮连轰三炮,对面岸边敌人的工事顿时烟土一起飞到空中,再散落下来。接着,从望远镜看见还活着的敌人,用手护着头,弯着腰,向山顶上工事里逃。
敌人岸边的工事虽然被摧毁,火力也被暂时压下去了,可怎么才能渡过江呢?这是全团指挥员都在思考的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
多么希望搞到渡船。杨得志和黎政委一起到附近村子调查,走了几个村子,别说没有船,就连一根划船的木桨、一块像样的木板都没有。老乡说都被敌人搜走了。船渡、架桥,看来都不可能了。凫水,湍急、凶猛的江水会把人冲走的,太危险了,怎么办?真是急死人了。
“困难再多,危险再大,江是一定要渡过去!”杨得志是从战 斗中打出来的,从来没有怕过困难,从来没有被困难难倒过。他默默下定决心要渡过江去。因为,他担任多次先遣任务,他清楚 这一次先遣团的重任和渡过江去的意义;他更清楚在后面不仅有中央、军委领导、中央红军主力,更有国民党军的十万追兵。容 不得杨得志用更多的时间细想,他立即命令部队组织人员,到周围远一些的村子去一面收购船只、木材、门板、棕衣等,一面请教老人渡江的经验。老乡说:渡过乌江要有三个条件:大木船、熟悉水性的好船夫、好天气。现在,不仅前面两个条件没有,就连天气也是刮风下雨的坏天气,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急死人了,怎么办?杨得志看了看旁边比自己还急还愁的黎林政委,两个人默默无语。
风声、浪声,相互竞赛似的嚎叫着,似乎故意让人分不清哪是风吼,哪是浪怒?雨也使劲地下着,还一阵比一阵大。杨得志和黎林不顾风吹雨淋,在岸边滩上踱来踱去,苦思着,虽想出了一个个办法,可是很快又一个个给否了。
时间是公平的,也是无情的,转眼便到了下午,仍没有想出可行的办法。对岸的敌人得到喘息后,不见红军有什么动作,又打起冷枪来。杨得志听到枪声,举起望远镜观察敌人子弹落到江面上的情况,忽然看到江面漂着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根大约两三米长的竹子,在江心漂着,随着水浪冲击旋转,尽管遇到大浪一时被吞没,但浪一过,很快又顽强地浮了出来,始终没有沉没。杨得志看得出神,从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启发。
“老黎!”杨得志兴奋地叫了一声,便拉了拉黎林,用手指着 竹林中的竹:“有办法了!”黎林还没有弄明白怎么一回事,杨得志一边用手抹了一下脸上的水珠,一边向村子里跑去。
大家听了杨得志的想法,都觉得好。于是,杨得志立即派人去周围村子搞竹子,老乡家中的,到林子里砍回来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凡是竹子都要。集中起来后,大家七手八脚地动手捆扎,棕绳、麻绳、草绳都用上,有人还解下自己的绷带作为捆绳用了。花了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扎好了几个一丈多宽、两丈多长的竹排。
竹排扎好后,从前卫营挑选了8名水性好的战士,准备试渡。
傍晚时,试渡开始,规定好渡到对岸,鸣两声枪,作为成功的联络信号。
竹排下水后,向对岸划去,江岸上所有的人眼睛死死盯着下水的竹排,心绷得很紧,默默地祝福试渡成功!
10米、20米,竹排冲过了几个险浪,又向前推进了几米。突然一个大浪扑向了竹排,竹排剧烈颠簸了几下,竹排上的人好像被浪吞没了。杨得志和大家看到竹排遇险,急得出了一身冷汗。
“快看!”有人惊喜地叫了起来,大家一看,竹排又从浪里冒了出来,上面8个人,一个也没少,大家高兴得拍起了手,心中为有这样的勇士而骄傲。
8位勇士划着竹排同水浪搏斗着前进,水浪推着漩涡,一个接着一个,每一个大浪都给大家带来不安。
竹排在江中又搏斗了几分钟,杨得志眼睛都看累了,此刻,他多么希望试渡成功,多么渴望能听到从对岸传来两声枪声。枪声没有听到,却突然听到有人惊讶地叫了一声,杨得志急忙往江心一看,隐约看到竹排翻了一下,随着汹涌的大浪迅速地向下游冲去,竹排上战士一沉一现地搏斗了几下,便被漩涡卷走了。大家沉默无语,都意识到战友遇险了。
岸上的喧嚷声没有了,大家的眼睛眶里盈满了泪水,都在默念战友,痛惜战友!
杨得志看看还在凝望江心的黎林,低声问:“怎么办?”
风还在不停地刮,雨还在不停地下。杨得志和黎林痛苦地沉 默了几分钟,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说:“一定要渡过去!”
杨得志马上将继续渡江的重任交给了一营营长孙继先。
在这个英雄辈出的部队,战士们并没有被刚才战友的牺牲所吓倒,纷纷向营长孙继先请战,要求自己去战胜困难,完成任务。谁都争着要去,孙继先好不容易说服大家,最后只挑选了十几名战士。
这一次渡江的渡点选在下游水流较缓的地方,竹排上增加了几个扶手,掌握竹排平衡。
战士们上了竹排后,孙继先动员说:“同志们,一定要渡过 去,就是一个人也要渡过去,全团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
“我们能过去,一定能过去!”战士们回答的声音坚定有力。
孙继先下达了出发的命令后,等待着胜利的消息。
这时天色巳模糊,竹排划出去没有多远就看不清了,先还能听到划桨声,渐渐地连什么声也听不清了,只有风的吼怒声从耳边掠过。
大家在岸边踱来踱去,在焦急地等待着,仍没有一点消息。杨得志的肩上像压着一块千斤重铁,感到从未有过的沉重。
突然“砰”一声枪响,打破了岸边的沉寂。大家抬头远眺:只见火光是从对面山顶上飞出来的,很明显不是自己人打的信号,是敌人放的冷枪。
不久,传来“砰!砰!”明显是很有节奏的两枪。
“老杨,是两枪,是对岸岸边响的!”站在杨得志身边的黎林高兴得叫了起来。
“对,是我们的信号!”杨得志抑制不住如释重负的喜悦的心情:“是我们的,开‘船’!”杨得志下达了接着抢渡的命令。
10分钟后,只见对岸山顶火光闪闪,枪声大作。接着,步枪声、机枪声、爆炸声、喊杀声混成一片。这声音告诉大家:我们的战士向敌工事进攻了;我们的火力压制住了敌人。
风停了,雨小了。借着江面闪动的火光可以隐约地看到一排排载着红军战士的竹排在向前推进。对岸,红军战士不断增多。
天险乌江终于被红军征服了。第二天上午11点多钟,杨得志、黎林指挥全团胜利地渡过了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