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潋城农民暴动遗址前采访
在太姥山东麓纱帽峰下,有这样一处宁静的村庄——潋城,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旧时这里是福鼎南部的交通要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明代这里曾以抗倭著名于世,至今保存完好的潋城古堡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民主革命时期,这里又发生过一件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那就是著名的1934年潋城农民暴动(闽东三大农民暴动之一)。这场暴动虽然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最终失败了,但它拉开了党领导下的福鼎人民武装斗争的序幕,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国民党当局,鼓舞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斗争意志,扩大了革命在福鼎的影响。
缅怀、追溯这一段历史,要从如今依然坐立在潋城村内的齐天大圣宫说起。
时光回到1933年冬,“闽变”前后,在闽东大地,土地革命蓬勃发展,中共福鼎县委在店下筼筜村成立,随即又在沿海一带建立了乡村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打土豪、分粮食斗争趋向高潮。中共闽东地方组织抓住当时国民党重兵围攻十九路,闽东兵力一度空虚的有利时机,发动全区性武装暴动。而潋城作为沿海地区一块坚强的革命根据地,为农民武装暴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4年2月19日,福鼎县委在店下田头村召开50多人的干部会议,一场以潋城为中心的农民武装暴动的筹划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秘密进行中。不幸的是,在会议期间黄淑宗等三人不幸牺牲。但是,他们的牺牲并没有吓倒敢于斗争的革命群众,反而激起了广大革命群众对敌人的极大愤慨。
为了打击敌人,给烈士报仇,再次掀起革命高潮,在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叶秀藩的领导下,潋城农民暴动一触即发。
1934年3月19日傍晚,福鼎县委从上南区、沿海区的10多个村调集赤卫队和革命群众600多人(也有说2000多人),分为18支队伍,肩扛土枪、土炮,手持梭镖、大刀等武器,高举苏维埃红旗,按照约定时间在潋城集中。集结的具体地点就是如今依然坐立在潋城村的齐天大圣宫前。一时间小山村被暴动前热烈而又紧张的气氛所笼罩。参加暴动的革命群众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据了解,当时会场上红旗飘飘,口号声震天,周围的建筑物墙壁上贴满了革命标语,叶秀藩、王勤聪等人在会上慷慨激昂地宣布举行暴动,一时间群情振奋。就这样,一声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正式拉开序幕。
当天凌晨三更时分,首先由太阳头赤卫队队长刘日旺率领的10多人侦察小组先前进。暴动队伍则兵分三路,朝店下进发,向盘踞在那里的保安队和民团发起猛烈进攻。一路由蔡加城、陈建安率郭阳、吉坑等地武装农民300多人经佳阳,会合马山、古坪150多名赤卫队员,由陈连云带路,直奔店下后埕;一路400多人的队伍由王勤聪、陈宝鼎等人率领,沿着侦察小组路线向店下进发;另一路则由梁其择等带领筼筜、后坪、胡璋、南山等村庄共300多赤卫队员,从清溪、柴楼,向青坑、福安塘一带集结,从东北部向南包围店下守敌。与此同时。福鼎县委妇女协会主任蔡爱凤与女党员卢清姐、赵月婵、刘二妹等人组织妇女30多人随军出发,担负暴动的救护工作。
午夜,当刘日旺率领的侦察小分队前进至窑硋窑蝙蝠山时,遭敌人伏击。原来,这次暴动已被叛徒叶开矢(一说地主王白白,也有说当地私塾教师叶白白)告密,致使国民党店下驻军提前在后埕布防。
枪声一响,刘日旺带人急速分散,伺机反击。为掩护暴动队伍,他们边回击边向白琳柴头山方向撤退。而这枪声,也引起了叶秀藩、王勤聪、陈宝鼎等人的警觉,他们当机立断,率队改道从乌岩、后埕直插店下,当队伍前进至店下附近的卜鼎冈顶时,突遭敌军的阻击。经过一阵激战,为了减少伤亡,暴动队伍主动撤退。而梁其泽和蔡加城率领的另外两支队伍也分别在福安塘、店仔等地遇敌,均被打散。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声势浩大的潋城农民暴动宣告失败。虽说暴动失败,但通过斗争,传播了革命思想,点燃了革命热情,也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福鼎当局。次日,国民党福鼎当局即从秦屿、巽城、店下调集三路部队“围剿”潋城及其附近村落,纵火烧毁潋城民宅,四处捕杀革命群众和参加暴动的赤卫队。据已逝的潋城村村民陈绍桂在1985年回忆时写道:“革命队伍开去攻打店下碉堡,由于潋城内一少撮反动派透露消息,所以秦屿反动派王思山率众白匪前来潋城,全村房屋烧成焦土……”
暴动失败后,参加这次暴动的武装骨干——福鼎县工农赤卫队独立营70余人,在陈宝鼎等人的率领下,转移至磻溪大洋和霞浦十一箩村进行整训。同年4月,这支队伍与霞浦的赤卫队合编成为霞鼎县赤卫队独立营,陈宝鼎任营长,后又被分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第四、第五团。
参考资料:庄孝赵编著的《合抱枫之歌》,中共福鼎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的《福鼎革命斗争大事件(一九二九年——一九四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