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鼎县委成立纪念碑
店下镇筼筜村西山岗石楼(当年红军瞭望哨点)
上一周,福鼎周刊大型采访活动——“重走红土地·重温革命岁月”采访团走进店下巽城采访,上文述及,巽城战斗的胜利标志着除了嵛山、台山等少数海岛外福鼎全境解放,福鼎人民开始了自己的新生,走向幸福的明天。为了这一天,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战,在福鼎这块土地上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长达廿年之久,赢得了“红旗不倒”盛誉。
福鼎的革命圣火于1929年首先在店下筼筜点燃。这一时期的桐川大地,同全国人民一样,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灾然深重,广大人民尤其是失去土地的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野菜作粮草,生姜当油炒;棕衣当被盖,火笼当棉袄。”便是当时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许多农民被迫典妻鬻子,妻离子散。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此时放眼闽东,在党的领导下,革命活动蓬勃兴起:寿宁西区、东区举行了万人参加的农民暴动;叶飞、曾志等人先后发动了霍童暴动、甘棠暴动;施霖、詹建忠等在霞浦青皎、陈墩等261个村庄发动了1万多名红带会队员参加暴动……随着闽东革命风暴越刮越烈,逐步向福鼎推进。
这时期的福鼎,许多革命先驱、贫困人民积极响应。1929年春天,福鼎革命先驱黄淑琮在福州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到家乡店下筼筜村,办学授课,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福鼎南区”一带,向贫苦农民、渔民宣传革命道理,开展革命活动,积极发展共产党员。次年10月,黄淑琮在福鼎建立第一个党小组,不久,福鼎革命党人黄丹岩、黄辛耕、林则允等10多位中共党员,策应黄淑琮,先后成立3个党小组,福鼎南区党组织不断壮大。
随着革命开展的深入,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1931年春,福鼎南区党组织提出了“组织起来,解放自己,开展反帝反封建、反苛捐杂税和反高租高利”等符合农民群众迫切要求的斗争口号,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斗争热情。秘密成立贫农团,继又在沿海各地成立了70多个农民小组。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抗粮、抗税、抗捐、抗债等“五抗”斗争。作为活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黄淑琮以身作则,亲自把家里的田契、债券、账簿等当众烧毁,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黄淑琮变卖家产闹革命的美誉迅速传开,唤起许多革命青年参加革命,至1932年前后,福鼎南片普遍建立起贫农团、抗租委员会、赤卫队,还成立妇女协会、儿童团等组织,南区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发展。
至1933年3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福鼎的革命日益发展。店下的筼筜、秦屿的日岙、南山、彭坑等村相继成立村苏维埃政府,革命区域也从沿海地区发展到白琳、磻溪、硖门一带广大农村,广大贫困农民积极参加打土豪、抗租分粮斗争,全县革命斗争风风火火。
此时,福安中心县委认为,成立福鼎县委时机已经成熟,便委派有关同志到福鼎开展筹建县委工作。1933年夏,福州中心市委派叶秀藩到福鼎领导工作,8月,沿海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同时成立福鼎赤卫队独立营。同年冬,中共福鼎县委在店下筼筜村宣布成立,此后,在福鼎县委的领导下,福鼎农民运动从秘密到公开,从沿海到内地,从分散到集中,声势猛,规模大,并从福鼎筼筜燎原到平阳(今苍南)、泰顺等地,为开创浙闽边区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革命史料记载,解放前,筼筜村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多达46人,为福鼎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2009年,中共福鼎市委下发文件授予筼筜村为福鼎革命策源地,并建立福鼎革命策源地筼筜历史纪念馆,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参考资料:《浙闽边区革命斗争史话》、《合抱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