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受黄栀子价格走低影响,许多栀农将栀子晒成干果,以期卖得好价钱(资料图)。曾云端 摄
2010-2013年,我市黄栀子果实的价格走过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栀农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收成。在这种背景下,我市黄栀子基地快速形成,同时也带动周边兄弟县市大量种植,至2014年全市黄栀子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鲜栀子果8000多吨,涉及16个乡镇近2万农户。由于缺少精深加工和药材市场需求不明朗,今年采收季节鲜栀子果价格一度跌到每公斤1.5元,后虽略有提高,但极大挫伤栀农种植生产的积极性。如何走出黄栀子困境,成为栀农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市政协委员施祖安向大会提出《关于加大政策扶持,推进福鼎黄栀子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在提案中,施祖安认为,要保证现有的基地持续运行,栀农持续有较好的收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延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化是福鼎黄栀子的唯一出路。
施祖安提出这样的建议并非没有根据,在他看来,福鼎有集中成片、产量高、林相好的黄栀子原料林基地,这在国内少有,也为我市黄栀子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者,近几年来,市人大、政协均对黄栀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了详尽的调研,写出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我市重点特色农业产业扶持范畴,省市各部门也对我市黄栀子原料林基地给予较高评价,开展黄栀子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栀农收入,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是社会各界对我市黄栀子产业的共同期望。
经过前期努力和多方准备、考察,位于贯岭工业区的福建恒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率先开启了黄栀子产业化生产的先河,在技术方面得到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的支持,已经在筹建压榨栀子油,提取栀子黄、栀子苷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利用项目。目前压榨栀子油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随着黄栀子深加工的不断深入,随即也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如没有前例企业可以借鉴,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为此,施祖安委员建议从四个方面对黄栀子产业化进行支持和推动:
一、市委市政府扶持办好产业协会。指导黄栀子协会进行重组,并开展实质性的工作,是黄栀子产业化的当务之急。由于黄栀子产业化从科研→基地种植→采收→加工→市场研发……等环环相扣、产业链长、牵涉到的各市直部门、单位、企业较多,所以建议选派一名熟悉、热心该产业的处级领导牵头产业协会的重组工作,这样才能协调处理相关部门的工作,调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团结有志于黄栀子产业发展的企业和个人建设健全坚强的协会,完成黄栀子产业化的大任。
二、创造条件扶持培育龙头做大做强产业。鼓励愿为黄栀子产业做出贡献,有远见、有创新思维,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市场开拓和统筹能力强,有望做大做强的本土企业申报黄栀子产业的龙头企业,以带动福鼎黄栀子产业的发展。市相关部门要按照申报龙头企业的相关标准对企业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重点培养,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在土地、税收、申报项目、产品论证、人才培养、产品宣传、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福建恒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做为黄栀子综合开发吃螃蟹的企业,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希望市委市政府从各方面予以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培育成为黄栀子产业的龙头企业。
三、鼓励支持黄栀子粗加工让更多人受益。黄栀子每年采收季节主要集中在“霜降”至“立冬”,采摘、加工期集中在一个多月,采收季节短、采果量大,未及时处理就会烂果;近万吨的鲜果采摘和加工靠少数企业是无法完成的,在资金、仓储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要鼓励由专业合作社带动的、多数农户参与的黄栀子粗加工,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农产品产地加工给专业合作社或农户自建的烘干房根据烘干床面积大小给予适当补贴,尽量减少或不要对外卖原材料,让更多的人赚到加工费。
四、增加投入加大产品的市场宣传推广力度。按照现在的工作进度,再过二个月栀子油将要面世进入市场。但栀子做为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植物,到目前为止,多数人对栀子的食用了解不多,主要将其定位为药用。要改变人们的传统看法需要时间,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项权威的科学数据检测和官方的文件让人们相信,比如食品的QS认证等;同时要通过广泛的、各种形式的宣传和试用消除人们的顾虑,得到认可,这个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栀子油生产企业对这项目工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光靠企业一己之力,显然是不够的,希望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在广告、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方便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