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放大特色优势,不断激活后劲潜能
◆ 经济总量大增长,社会民生大补缺,城乡面貌大变样,交通物流大提速
◆ 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勇于改革
◆十八大以来,“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任务书”落地八闽,“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蓝图正徐徐展开
白鹭翩飞,凤凰花开。9月的厦门嘉宾云集,“金砖”闪亮。
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作为中国主场外交高光时刻的“会客厅”,厦门以“高颜值、高素质”的城市魅力收获海内外广泛“点赞”。
从海防前线到魅力之城,厦门的“蝶变”成为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一个缩影,更打开了八闽大地建设发展新宏图的一扇形象窗口。
坐拥“台、侨、特、海”等多重优势,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克服腹地空间有限、资源禀赋不突出、基础设施欠账多等不利因素,扬长避短,厚积薄发,逐渐从东南一隅崛起为我国区域经济重要板块。
好风凭借力,潮起再扬帆。党的十八大以来,“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任务书”落地八闽,福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海峡西岸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绚烂图景和生动气象。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蓝图正徐徐展开。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张国俊摄)
把握多区叠加的时代机遇
持续放大特色优势,不断激活后劲潜能,福建在国家发展大局和自身发展阶段的交汇点上,找准前行新坐标,开辟发展新境界
潮涌东南,八闽风起。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启新航程。应时顺势、继往开来,福建重新审视自身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在服务全国大局中找准福建定位,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中展现福建作为。
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护好、利用好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优势,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探索新路、续写新篇。
全国第一的森林覆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的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重、比全国水平高19.6个百分点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比……
这是一组让福建人引以为荣的环境质量指标,新世纪初率先推进的生态省建设让福建始终引领绿色发展之先,久久为功的生态文明建设花繁果硕。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从大地披绿到心中播绿,福建全省上下逐渐形成“生态自觉”。
▲ 2016年12月8日拍摄的福州城市规划馆附近的白鹭群(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闽南安溪县是知名茶乡,茶产业的兴盛一方面带来了富民效应,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生态压力。为了永续发展,保护一方水土,近年来安溪着力推动“三加三减”工程。
据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介绍,“三加”即“加高新产业”、“加崩岗治理”、“加河长山长”;“三减”即“减石材行业”、“减茶园面积”、“减污染排放”;加减法之间,安溪的产业支撑和环境治理不仅实现了量的变化,更有了质的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闽南漳州近年来立足“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发展定位,推动“生态 ”运作,单一经济果园变成了生态公园,郊野山地变成了旅游胜地……由碧湖、西湖、西院湖、九十九湾湖、南湖和荔枝海、香蕉海、水仙花海、四季花海组成的“五湖四海”成为生态名片。投资项目涌向漳州,“五湖四海”周边43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达67亿元。
既为一省找路,更为国家试验。去年8月,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花落八闽,以此为新起点和强支点,福建生态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有望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这是福建武夷山市吴屯乡大浑村千亩稻田(9月13日摄)
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区域差异发展布局交汇中,围绕海丝核心区做强海洋优势,做好涉海文章,打造“闽在海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