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涝工程狮子岭段景观一瞥。潘文书 摄
宁德网消息 “‘苏迪罗’强降雨一点都不比2005年的‘海棠’小,害得我们一家整晚都不敢睡,一直盯着龙溪,哪怕洪水会漫上来。还好,到凌晨,水也没有往上爬。”日前,想起今年第十三号强台风,柘荣县城关年近花甲的老谢仍然心有余悸,却又十分欣慰。
余悸的是,前不久的“苏迪罗”期间,全省多处纷纷告急,财产被淹被毁,损失巨大。柘荣境内最大过程雨量达622毫米,居全省前茅,也是柘荣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其中,短历时1小时最大降雨频率超百年一遇;6小时最大降雨频率超3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频率超20年一遇。按往年,如此之大降雨量,必定水患成灾。欣慰的是,今年,柘荣龙溪主河道洪水水位反而下降了0.6米,城区未见内涝,道路未见积水,民房未见受淹。
洪流滚滚,柘荣无恙。
从全省著名的“水患区”变成现在的“平安地”,“这完全得益于新竣工的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县委书记薛理朝掷地有声。
水 患
海拔1480米的东狮山突兀崛起于柘荣县城之东,形成独特的高山地理及季风气候,使柘荣成为福建省重点暴雨区,雨量时常位居全省之首,素有“台风门户”之称。以往,每当山洪发作,怒吼着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城区盆地时,龙溪暴涨,河道发疯,内涝横行,洪魔肆虐,房屋被淹,庄稼被毁,多次殃及生命。
柘荣县水利局局长袁郑随痛陈:每年7月至9月台风季节,柘荣短时强降雨总是非常频繁,城区河道无法及时分流,时常造成内涝,深则两米多,浅则半米,民房受淹、交通中断、农作物受损,居民叫苦连天,一直威胁着城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城区群众难于愈合的心病。
陈佛祐是溪坪街的原住民,他对水患的记忆尤深。他说,2005年“海棠”台风,城区过程雨量577毫米,强降雨引发滔滔洪水,夹杂着从上游冲下来的垃圾、沙石和树木,一寸一寸地吞噬着溪坪街两岸住宅,龙溪多处决堤,溪坪街浸水1米多高,城区有如汪洋,最深处达2米多,地处低洼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民房一层全部被淹。他诉苦,自己家的老房子沿溪而建,以前每到台风大雨,龙溪水就涨到一层楼高,台风大雨前后的转移和清理让他一家苦不堪言。
在县防汛办,记者找到了2009年“莫拉克”台风的水患记载:柘荣城区大面积内涝,屿北路、溪坪村、青凤村等低洼地带积水过人,民房受淹受损200多间,紧急转移居民5000人,占当时城区人口的六分之一,周边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牲畜流失很多。此后每到台风大雨,城区许多地方水漫金山,都要靠皮划艇进出。城区居民饱受内涝之困。
老吴是柘荣环卫所的老员工。他说,每年台风大雨过后,他总要和同事们累上好几天,才能把街上淤积的垃圾、泥浆清理干净,弄得所有人筋疲力竭的。
水患成灾,严重影响了柘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治 水
如何“治水”?如何想方设法把四面八方的山洪引导到城外?毫无疑问,建设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是最有效的办法。
2011年开始,“治水患”摆到新一届柘荣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他们以民生为重,急民所急,积极谋划城区防洪排涝工程项目。他们深知,治理水患,要大投入,但对地方经济发展不一定能立竿见影;然而,防洪工程事关民生大计和百姓安危,他们坚持把它作为重中之重工作。县委书记薛理朝说:“‘功成不必在我’,只要是对群众长期有利的,对柘荣发展长期有利的,我们都应该事先重视起来,一件一件谋划好、落实好。”
当年底,柘荣城区防洪工程项目完成规划编制,却由于资金困难等原因,没有办法立即立项启动。
俗话说,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2012年8月2日,第9号台风“苏拉”登陆之际,苏树林省长一行冒着狂风暴雨,深入柘荣抗灾一线,指导防台救灾工作,对柘荣提出尽快建设城区排涝工程的呼声和请求高度重视,十分关切;次年7月13日,第7号台风“苏力”来袭,苏省长陪同水利部刘副部长再次亲临柘荣指导工作,在听取有关城区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情况后,明确表示给予大力支持,并亲自争取水利部刘副部长帮助,协调落实国家、省、市、县资金拼盘方案,其中部、省占总投资额的80%。
于是,总投资1.2亿元的柘荣城区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很快得到正式立项,并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和省政府督办项目,同时被列入水利部年度实施计划。工程主要采取疏浚和分流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柘荣城区防涝标准,主要内容为整治河道4.83公里,建设排洪渠1.517公里、排洪洞1.77公里以及三个分洪枢纽,涉及流域面积9.25平方公里。
紧接着,各项组织施工紧锣密鼓地推进——2013年7月23日至24日,省水利厅专家组实地预审;7月29日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汇报;7月30日县委常委会专题审议,并成立工程指挥部;7月31日省政府办公厅召开专题协调会;8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出台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资金拼盘、协调机制等;11月20日招投标;11月29日“三通一平”工作启动;2014年2月23日主体项目全面动工……三个多月时间,完成了28个时间节点任务、14个专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