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温丽芬)9月7日早上8点半,嘹亮的国歌声在简陋的操场上空响起,每周一早上的升国旗仪式准时在沿州小学举行。老师和学生们站在国旗下,唱着国歌,目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沿州村位于白琳镇东北部,而沿州小学就这样静静地屹立于村内一隅。该校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走过了最辉煌的90年代,现在正逐渐被世人遗忘。
生源流失、师资薄弱是当前农村学校发展的一大瓶颈,沿州小学也不例外。目前,该校仅有学生29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大部分都来自学校所在的沿州村。现有教师5名,除1名代课教师外,年龄均在55周岁以上。
“学生最多的时候有400多名,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人选择了进城务工,学生数量大幅度下滑。”7月份刚刚退休的梁亦乐是沿州小学的原校长,由于该校教师队伍不足,9月开学后他被返聘回校,重新站上教师岗位。他无奈地告诉记者,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师资力量,学校不得不开展复式班教学。“将不同年级安排在一起上课,是为了确保师资力量分配最优化。”
在教室里,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复式班:明亮整洁的教室里,两个年级的学生泾渭分明地坐在座位上,讲台上的老师一会儿教坐在左边的一年级学生如何写生字,一会儿给坐在右边的三年级学生讲解数学题目。
“每次上课前,都得将时间和课程一一规划安排好,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享受到教育。”正在上课的是有着41年教龄的周立章,他在沿州小学已经扎根了将近30年之久。“大半辈子都跟学生待在一起,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在周立章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他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认真对待的。
去年,班上有个存在智力缺陷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自顾自地睡觉,偶尔还会独自一人悄悄跑到校外去。“上课的时候就得站在他的座位旁边守着,以防他摔倒,下课了也得高度关注他的动态,担心他出事。”周立章说,由于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平时缺乏关爱,作为老师,除了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还得肩负起守护学生的担子。“再过几年我也要退休了,我得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周立章目光坚定。
不忘教育初心,用爱坚守乡村教育。“如果我们不继续干下去,村里的孩子就可能会面临失学。”沿州小学负责人周孝端告诉记者,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进城读书所需要的食宿费、交通费等开销成本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就算最后只剩一个学生,我们也得把农村教育做好。”周孝端一语道尽了所有老师的心声,他们希望,能够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之心来铺就这些孩子们的求学路。
下午4点,放学铃响,29名学生背着书包,排着队伍,在学校老师的护送下,依次走出校门,穿过车来车往的马路,在落日的余晖中,缓步归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