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中共福鼎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体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刘振辉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努力在闽东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前头,奋力开创我市乡村振兴新局面———
赤溪村长安新街上红旗飘扬,稚气的孩童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嬉戏,村内的畲村白茶馆又迎来一批茶客,在缭绕的茶香中静静品茗;柏柳村老白茶生态观光园内环境清雅,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到浓厚的白茶清韵;柏洋村文化礼堂边高楼林立,在建的柏洋大酒店有望成为村内新地标,与不远处的金山农耕文化园共为“新柏洋”增添色彩……
点滴改变,都在不断擦亮福鼎乡村面貌的美丽底色。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认真按照中央、省委、宁德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在今后的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将继续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大力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努力在闽东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前头,崭新的乡村面貌如徐徐清风扑面而来。
生态乡村 隋海鸿 摄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兴旺的富裕乡村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山峦苍翠,溪水潺潺的桐山街道古岭村,依靠一片沁人绿意,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徜徉在自然新村之间,每一次呼吸都沁人心脾。
古岭村坐落于南溪水库南岸,距离市区18公里。由于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南溪水库所在地,多年来,古岭村的发展一直受到极大限制。
面对特殊情况,如何思变,挑起乡村振兴的担子?古岭村将目光聚焦于走产业兴旺之路。
该村立足实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利用水库优势发展生态养殖,致力于将南溪水库“生态鱼”打造成古岭村的一张“金名片”。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高山生态示范茶园项目,培育茶园100亩,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模式作为示范,带动村民规范管理,抓好茶业品牌产业。2018年,该村民人均纯收入16644元,村财收入60660元。
古岭村是我市打造产业兴旺的富裕乡村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五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路径,持续念好新时代的“山海田经”。
“力争到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平均增幅达到5%,以茶叶、栀子、坛紫菜、槟榔芋、水产品为引领的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的基本形成。”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茶产业蓬勃发展(资料图)
留人留心,打造人才聚集的活力乡村
“自从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投入使用以来,我经常在闲暇之余来这里借阅书籍。”嵛山镇居民梁先生对乡村振兴大礼堂的设立啧啧称赞。
今年,清华大学首个学生乡村振兴工作站项目落户嵛山镇东角村。大礼堂作为该项目的一期工程,由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师生团队历经9个月建设而成,自2018年暑期完成设计以来,成功将东角村的废弃鱼露仓库改造成富有“茶色书香”的漂亮礼堂。礼堂在免费向村民开放,日常承担起乡村图书馆、乡村小剧场等多种功能的同时,内置的远程视频系统还可以向村庄提供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远程教学、培训等功能,不仅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空间,也为当地传统民居及废弃建筑的改造提供了示范样板。
在3月24日举行的大礼堂揭幕仪式上,清华大学5位学子还荣获“荣誉村民”称号。此举旨在鼓励优秀学子未来继续为福鼎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充分做到“留人留心”,凝聚人才。
人才兴,产业才能兴,农村发展才会有希望。近年来,我市把“人才振兴”视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专门设立“候鸟人才”计划,对一批批优秀人才进行鼓励。与此同时,不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借助高校在教育、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福鼎海洋、旅游、生态和人文等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为推动福鼎发展增添动力。
目前,我市已构筑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把“人”的因素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加大农村人才培育力度,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做好“引、育、用、留”四篇文章,到2022年,基本建立满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的人才队伍。
点头茶叶街新貌(资料图)
以文铸魂,打造文化兴盛的文明乡村
“我们将充分利用前岐独特的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化,打响前岐红色文化品牌,让红色文化成为前岐最具魅力的城镇名片之一。”9月25日,前岐镇党委书记李章通在闽浙边界红色文化展示馆开馆之际,袒露心声。
据悉,该馆分为“血染丹青”“党旗指引”“悠悠岐阳”“多彩福东”“边界新城”等5个单元,集中展现了前岐镇优秀的历史文化。
挖掘深厚的人文底蕴,全力推动文化振兴,提升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前岐全镇上下的共识,更是福鼎全市人民的期许。近年来,我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理论进基层“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讲师团、理论宣讲轻骑兵等作用,着力提升乡村精神面貌。与此同时,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发展并举,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的保护,挖掘、继承和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让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生机。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而且要铸魂。接下来,我市将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开发乡村文化产业,深入实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三大工程,到2022年,力求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基本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前岐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辟特色旅游路线 前岐镇供图
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今年年初,经考评验收合格,我市成功被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局授予“福建省森林城市(县城)”荣誉称号;日前,我市磻溪镇赤溪村、太姥山镇潋城村、硖门畲族乡柏洋村、管阳镇西阳村、叠石乡库口村等5个村成为国家(下转8版)(上接5版)森林乡村推荐对象,市民周边游又添新去处……
坚持绿色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定盘星”,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市增添多个“绿色牌匾”,乡村生态振兴被牢牢紧握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之中,而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市实施乡村生态振兴的闪亮一环。
早在2010年,我市就通过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并先后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在水北溪、赤溪、金钗溪、交溪和南溪水库、桑园水库“四溪两库”范围内,为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和生态环境作出贡献或利益受损的主体进行专项资金补偿,以鼓励叠石、贯岭、桐山等5个乡镇(街道)率先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市民享有生态“红利”。
位于南溪水库水源地腹地的叠石乡茭阳村,于今年7月初迎来了一个好消息:该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二期管网工程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可增加服务400多户,满足1500多人的生活污水收集净化处理。该设施采用三级处理工艺,全自动化运行,处理后的水质更加安全环保。
该工程正是我市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的一个完美折射。据福鼎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市生态补偿机制的使用范围已扩大到东北部军民融建供水工程和东南沿海供水工程所涉及到的前岐、白琳、点头、太姥山、山前等多个镇村。项目资金从2010年单独的项目补助200万元,扩大到项目补助和财力补助两大块,2018年累计资金达4000多万元,促使200多个生态环保项目序时建设。
党建引领,打造组织有力的善治乡村
从福鼎市区出发,行车20多分钟,可到点头镇观洋村。素有“中国白茶第一街”之称的点头镇观洋茶叶街上,显眼位置竖立着的“白茶小镇党建示范街”的标志牌以及商家店内的“党员店”招牌,让过往茶商茶人对白茶商业街的信任度大大增加。
“好山好水出好茶,这并非我第一次来福鼎开展白茶相关业务。”在茶叶街一家“党员示范店”订购了一批茶叶的浙江茶人李先生说,他之所以选择“党员示范店”,不仅是看中了店里茶叶的品质,更重要的是这一面党员示范店的牌子,让他心里更加踏实。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我市加强创新引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两新”领域重点培育出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带动作用较强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点头镇针对茶企、商铺发展迅速,个体工商户较多的现状,因地制宜地创建“白茶小镇党建示范街”,将茶企、店铺党员纳入管理,调整规范多家茶企非公党支部,评选出的7户“党员示范店”、5户“非公党支部示范店”,著名的白茶村被安装上“红色引擎”,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据悉,下阶段我市将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线,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实施“堡垒领航、头雁引航、外力助航、保障护航”四大工程,力争到2022年“五星”村党组织达到50%、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2%。(夏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