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基层抓党建 典型示范促提高
基石稳,事业兴。我市将基层组织作为党的事业的基石来对待,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我市在基层党组织各领域认真学习推广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并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和不同领域党组织特点,通过开展农村争当“致富先锋”、社区争当“便民先锋”、非公企业争当“兴业先锋”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其他领域党组织争当“效能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了基层党建整体水平的提升。去年共有4个“较差”、41个“一般”和98个“较好”的基层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积极开展“党建富民强村”工程,组织全市163家机关事业单位、31家非公企业、38家学校、30个社区(居)与251个建制村开展“5+1”结对共建活动,集中城镇党建优势资源服务农村。实施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百日会战行动”,采取多种形式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29家,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从机关派入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184人,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工作,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工程和展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注重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
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学习政治理论和党建知识的同时,我市更加注重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店下康禾植保专业合作社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采取“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方式,把田间地头作为学习“大课堂”,合作社共设有咨询服务部、专家服务部、植保服务部、仓储服务部以及12316远程咨询培训平台、康禾植保田间学校两个服务平台,以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对党员干部和农民进行蔬菜育苗、栽培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培训,向农民们传送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在该社党支部领导下,今年,该社在我市店下、太姥山、白琳等6个乡镇实现了跨乡镇服务作业,共服务农户1600余户,开展机插秧、机收等机械化作业8200亩,服务水稻、蚕豆、茶叶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36000多亩。
近年来,我市注重培塑特色鲜明、事迹突出、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典型单位和典型经验,着力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积极探索以典型示范带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推进的新路子,坚持走“抓培育、树典型,抓推广、促提高”的路子,在全市范围内选择54个农村、4个社区、7个非公企业、20个机关单位基层党组织进行重点培育,带动班子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加强具体指导和力量倾斜,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党建工作品牌。先后培育树立了柏洋、潋城、溪美、富民、海口等基层先进典型,在非公企业方面,指导形成福鼎工业园“三联”党群共建工作机制,并在全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其中,柏洋党委“五心”创建“五好”和富民社区“三融三评三网”的做法,分别得到了有关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宁德市委还专门作出“农村学柏洋、社区学富民”的决定。
加快发展抓党建 改善作风提效能
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积极探索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路径,以强化基础党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工作中注重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全力谋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互促共赢。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勇创实干、跨越发展”为主题,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力求先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对照“五个好”和“五带头”要求,深入查找和分析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650多个,制定具体整改措施360多项,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通过开展“为工业发展解忧难、办实事”活动,全市各套班子领导干部全员挂钩重点项目等,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共挂钩联系重点项目160个,设立党员突击队160支,持续选派355名优秀干部组建3批工业服务队(重点项目工作队)等到工业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一线挂职,帮助协调解决项目行政审批、动工投产等难题214件,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达产达效。两年来,全市共确定“五大战役”各类项目达575项,累计完成投资269.79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43.7%。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活动。牢固树立“马上就办”、“立说立行”工作理念,深入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和“行政提速,服务发展”活动,及时研究制订《福鼎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改会风、正文风、转作风,并由纪检、效能、督查等单位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去年共对各乡镇、市直单位开展效能督查30多次,给予效能告诫7人,通报批评13人、9个单位,共受理效能投诉71件,已全部办结,有效促进了党员干部执行力和落实力的提升。
基层党建工作的坚强保证,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后劲十足,2012年,面对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和毗邻地区金融风波影响,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总体较好”发展态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76亿元,增长12.9%,增幅居宁德各县(市、区)首位。 □ 本报记者 许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