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山前处在桐山溪东岸,曾经作为桐山泄洪之地被人遗忘。随着福鼎城市“东扩、南移、面海”战略号角吹响,以及山前街道设立,近二十年内,山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来,山前干群荜路蓝缕、风雨兼程,抢抓机遇,埋头苦干,最终成就“山前佳话”。日前,本报记者走进山前街道,将所见所闻形成于文。本期“视点”推出山前专题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如今的山前高楼林立。
“距市区1公里”!细心的市民一定还有印象,新世纪初,在山前城东南路地带安装了这样一个交通指示牌。山前与桐山虽同处在福鼎市区版图,仅一溪之隔,却有着农村与城市之别。
随着“东扩、南移、面海”城市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山前街道的设立,山前迎来发展的历史转折点。市委、市政府将山前纳入中心城市发展大局,全盘定位,统筹规划,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大幕。
百胜新区建设如火如荼。
企业生产红火。郭聪 摄
一
走进山前,处处是高楼林立。马路边上,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异常繁华,颇有几分置身都市的感觉。而到了晚上,街道里,灯光如昼……透过这些景象,可见近年来山前的发展变迁。
镜头一:虹滨路
每天晚上6点左右,位于山前虹滨路的三缘烤鱼馆门前已停满了电动车、小车等各种车辆,店内也早已是人满为患了。三缘烤鱼生意红火以后,紧接着牛肉铺、火锅等各色店铺入驻这里,俨然成为山前重要的“美食街”。
与过去不同,现在桐山溪西岸的“桐山人”在这条“美食街”上消费,已然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镜头二:里洋
除了虹滨路,里洋也是山前街道一个重要的繁华街区。
里洋的繁华沿着主街铺开,里洋街西与城东北路(原国道山前段)接壤,东与铁塘工业园区相接,在这条长达1公里的街道两边布着农贸市场、学校、医院以及众多楼盘、商铺等,可以说,生活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区域内居民达两三万之众,每当上下班时间,学生、工人以及各色人群拥入里洋街,使得里洋异常繁华;而在晚上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镜头三:城东路片区
城东路是山前街道的重要版块,坊间有人把它称为福鼎市区的“三环”。它也是104国道山前段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沈海高速公路开通以后,车辆渐渐移至高速,城东路渐渐发展成山前乃至市区重要的主干道。近年来,随着江滨大桥改造,以及丽景阳光、金龙小区等竣工交付使用,在这个区域内商铺、办公写字楼等逐渐多了起来。又因为江滨大桥、桐山大桥等将两岸紧紧相连,许多人选择在这里安居乐业,今日山前之繁荣,应有城东路片区的功劳。
……
与今天的繁华相比,过去山前还是听取蛙声一片,风吹稻花香两岸。放眼望去,到处是水塘、稻田等,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农村。大多数人还记得,现在的虹滨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还是溪岗坝边上的一片竹林;整个里洋连同铁塘里几乎是一片田地,大多数居民靠种些蔬菜、瓜果等挑到农贸市场卖为生。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山前街道的设立以及福鼎“东扩、南移、南海”城市建设战略的实施,山前遂成为一块开发建设热土,从那时起山前镇村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
二
山前面貌首先发生变化的当属城东开发区。
当时有个口号叫“今日城东,明日浦东”!在大干快上,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上,城东开发区脱颖而出。南连江滨大桥山前段,北接后胆溪,原来这块被桐山人视为泄洪区的沙滩地上崛起一座新城。
城东开发区初具城市雏形后,大约在2000年前后,山前借助沈海高速建设机遇,又对里洋进行综合性开发。引进开发商,投入房地产项目建设,配套医院、学校、农贸市场等项目,很快在里洋开发区,水果水厦、丽景阳光、聚福苑等一座座小区拔地而起,值此,容纳两三万人的里洋新区也呼之欲出。“过去没人会把房子买到山前,而现在的山前已是一块安居乐业的热土。”山前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长春说。
陈先生来自沙埕,原本是渔民,为了孩子读书,前几年,房子买在水果商厦,如今孩子上大学了,改行做起海鲜生意,经常往返沙埕与市区之间,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像陈先生这样将家安在山前的乡镇居民还有不少。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落地山前的碧桂园、泰和、华硕、江滨铭苑、北站二期、彩虹二期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进展,这些房地产项目建设在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不断促进山前人口集聚。数据显示,山前现有人口已逾7万人(含流动人口),每个月增加户籍人口近200人。
随着人口增多,版图也在扩大。经过近20年跨越发展,山前街道城市面积从不到1平方公里,已拓展至目前的6.5平方公里,山前街道中心区也由单一的山前村发展为石亭、山前、铁塘、程家洞等4个社区,城市化进度不断加快。
发展中的山前充满着朝气,发展步伐日新月异。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东扩、南移、面海”战略的不断深入,山前再次发力,规划用地达3000亩的百胜新区,适时破土动工。以高规格、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努力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福鼎城市新区。
三
人口的集聚必定要解决就业、就学等诸多问题。原先山前有深厚的工业基础,不过,这些工业大都是家庭小作坊,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难拓发展空间。鉴于此,规划300多亩的铁塘工业区,及时吸收小散型家庭作坊40多家,经过多年培育,目前,规上企业24家,整个园区产值达24.5亿元。“工业聚集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山前街道办事处主任耿世昌说。
原是家庭主妇的黄女士,近几年家庭收入逐渐宽裕,这得益于铁塘工业园区的引入。她是土身土长的山前铁塘人,原先这里没有工业区的时候,她只能在家里洗衣、煮饭带孩子,后来,铁塘工业园区的设立,她便到园区的一家化油器企业上班,每个月3000多元的收入,贴补家用,不仅改变了生活质量,而且也方便照顾家庭。“就在家门口上班挺好的。”黄女士说。据统计,随着工业化程度提高,山前街道居民的非农收入比例也不断加大。
除了铁塘工业园区,山前街道还积极贯彻我市“工业立市”战略,及时在双岳园区完成征地3000多亩,不断夯实工业基础,接力铁塘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发展。
解决就业问题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与此同时,山前街道还努力从文化、卫生、教育等方面,倾力打造“幸福民生”。先后规划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敬老院、中心小学等,迁建十六中,规划44亩建设百胜新区市实验小学分校等,缓解当地居民就医、就学压力,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生活趋于富足,民生事情得到保障……如今越来越多的山前居民,在工作之余,或到桐山溪畔,或到水北新村信步休闲。山前这个曾经的泄洪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然演绎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