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回家集结号”已经吹响。过年,很棒吧!因为可以浪尽情Bua!
但是,80、90、00后,这也意味着——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团队即将到达战场!新一轮的关心牌“炮击”随之而来。恋爱否?婚否?升职否?生娃否?考多少分?第几名?准备考什么大学?问题简直是无孔不入,让你连找地缝的时间都没有!
每逢佳节最怕问,过年求放过!
如今,不少人抱怨,现在不仅过年的年味淡了,没有了意思。更关键的是,一过年就得面对长辈们纷至沓来的轰炮式关心和“拷问”。过年求放过,也就成了绝大部分年轻人的心声。那么在春节“大拷问”中, 你最怕被问什么呢?是问工作收入、分数高低的尴尬,还是喋喋不休地追问恋爱问题的郁闷…… (小鼎随机采访视频) ☟
被催婚
所有人都关心你的终身大事
花仙子(化名,她说叫这名):催婚!催婚!催婚!大概从去年开始,我也逐渐加入“被催婚”的行列。按照她们的说法,92年出生的我,今年已经26岁,再不找对象,就真真正正要成为“剩女”了。尤其是在他们看到,身边和我同龄的男男女女们陆续都已经结婚、生小孩,就更加替我着急了。
七大姑八大姨们向来是最热心的一个群体,一知道我单身时,就会有更多问题排山倒海似的像我袭来,句句不离“找对象”。当然,其中更有不乏想要为我介绍对象的,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只能尴尬笑笑。我妈有时候会以“我年纪小”为由,帮我挡住她们的连环提问,反而还被责怪说“孩子年纪不小了,当妈的都不着急”,弄得我妈哭笑不得。
亲戚们的好意可以理解,但是一个接着一个,重复问同样的问题真的有点受不了。春节这么开心的日子,我们就别提这些事了,好吗?
被攀比
别人家的孩子真是神一般的存在
周小寂:其实挺怕过年走亲戚的,真架不住亲戚的轮番发问。问题年年有,没对象时问怎么不谈恋爱;找了对象,就问什么时候结婚;结完婚是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完一胎后问什么时候二胎,然后还有万年不变的问题,年终奖多少,一年赚多少钱。最可怕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会在这些问题中冒出来。
更可怕的还有,如果遇到爸妈的熟人,那是各种问,特别是年薪。不回答又怕被说没礼貌,回答又很烦!最后只能尴尬笑笑说,“还行还行,还不错还不错。”可是对方还会继续追问,“过得去是多少?听说写一篇文章很多钱。”然后还会旁敲侧击说谁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年终拿了好几万。
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是神一般的存在!能不比吗?求放过!
图样图森破
婚后还会被催生
站在山顶唱歌:我结婚了两年,以为过年可以安稳过了。毕竟,过了年年被追问终身大事的时候了。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图样图森破”。即使结婚了也没法逃避七大姑八大姨的追问。去年,问题升级成了孩子。
“什么时候要孩子啊?”“不急,我们还年轻。”“不要拖,年纪大了,不好生。”“不要等到想要的时候生不出来”“早点生,孩子好带。”……总而言之,又被“过来人”翻来覆去教育了一顿。那架势,就像是问一句就能生出一个娃。
不问成绩
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对于还在校园里奋斗的小辈儿来说,过年也是一道不好过的“坎”。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成绩永远都是长辈关注的焦点。
“最怕妈妈问我考了多少分。”
“就怕妈妈问是不是考90分以下。”
“最怕妈妈骂我考得好差。”
……
在孩子们心中,成绩是最大的“伤痛”点。
七大姑八大姨团接招吧
年年岁岁虐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想想都觉得心酸,难道今年还要继续被虐吗?年轻人们又是如何出招“温柔的对抗这个世界”,让春节在一片祥和中度过呢?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呢,还是打太极呢,亦或是先发制人呢?
为此,有人总结了应对攻略:
第一,先发制人。例如,问:你结婚了吗?答:阿姨,你家儿子找女朋友了吗?都三十好几了,再不找以后就难了。(下图就不错)
第二,转移话题。如,问:年薪多少啊?答:阿姨,您又胖了,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减肥啊?
第三,善意谎言。如,问:有对象了吗?答:有,年后带给你看,她家情况你们问她。
第四,永远保持蒙娜丽莎版神秘微笑。无论问什么问题,都保持微笑,回答“哦、恩、好”。
第五,避不见人,简言之,回家后,减少走亲戚的次数。
第六,让一切尽在不言中,对于一切问题,一律“叔叔我敬你,阿姨我敬你,哥哥我敬你,姐姐我敬你……”(要说的话都在酒里了)!
问是一种关心,且听且珍惜
小辈儿烦恼长辈的“拷问”,觉得他们问的这些问题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老问题,让人烦不胜烦。对此,长辈们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问是一种关心,也是为人父母的无奈。
“有时候这也是一种我们想和你们沟通的方式,不问的话,孩子不说,我们也无奈。”老张是个退休教师,女儿在福州工作,谈恋爱了,还没结婚,今年他就准备询问女儿什么时候结婚。“我无非就是看着她都这么大了,想让她早点有个家,有个人照顾她。”
家住山前里洋的王先生就因为女儿不想要二胎,而伤透了脑筋。他希望,他的一儿一女能和他一样也有两个孩子。“现在的生活压力多大啊,有两个孩子,以后长大了,凡事还有个伴,有人商量一起分担,独生子女很累的。可是说多了,感觉女儿有点烦我了。”王先生说着说着,有些伤感,“我们不是唠叨,我们就想孩子们过得好。”
家住下龙山的卓女士,为了拉近与远在厦门工作的儿子之间的距离,学会了使用微信和QQ,但是儿子似乎并不领情。“我们有时候问问问,只是想缩小代沟,真的不是想让孩子讨厌我们。”卓女士摇头道。
“幸福福鼎”编辑部(汪晶晶 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