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那年,王怡怡的父亲送给她一份大礼:让其接管一家公司。
当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还在为找工作而烦恼时,王怡怡已经成为一家公司的老总,这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作为一个“富二代”,王怡怡深知自己确实比同龄人少奋斗几年。但并不等于说,有了这个基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相反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句老话叫:“创业难,守业更难!”面对父亲送来的这份大礼,王怡怡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走出校门时即可拥有一家公司;紧张的是,伴随而来的是如何经营好这家公司的人生考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是如何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商海中弄潮?下文开始走进宁德市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福建元发树脂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怡怡的经商世界。
工商管理高材生
在公司的楼道里,面对镜头,王怡怡摆出各种姿势,配合摄影师,尽量把照片拍好。因为要上《闽东温商》杂志的封面,为了能够拍出最佳效果,事先,她与摄影师进行详细沟通,包括穿衣打扮,拍摄的地点等,哪怕是一些细节,都进行讨论。
再来看王怡怡的装扮, 一身黑色裙子,再加上黑色高跟鞋,显得时尚而又端庄和高贵;既有年轻人的活力,又不失企业老总的睿智。
作为一个“80后”,王怡怡与同龄人没有什么两样,爱逛街、爱打扮、爱旅游……事实上,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潮人。但是作为一个老板,她又是聪颖的。与别的老板最大的不同是,她善于用年轻人的思维处理事情,敢于打破常规,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服务。对于管理,王怡怡总是底气很足,因为在大学时,她所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也为现在经营企业起到很大的帮助。
一开始,王怡怡学得并不是工商管理专业,而是与企业似乎不大相关的生物学专业。至于为什么要选择生物学这个专业,王怡怡本人至今也搞不清楚。或许是冲着浙江大学来的,只要是这个学校,什么样的专业都无所谓。但是学了一年,再也不想继续。于是,她想换专业。
彼时,浙江大学有规定,只要想换专业的,都可以调剂。就这样,大二时王怡怡转修工商管理专业。大概是因为继承了父母亲的经商基因,也或许是兴趣使然,很快,王怡怡在班上的成绩脱颖而出,大四时,还作为交换生,被送到法国鲁昂商学院学习项目管理。
她的表现没有让父母亲失望,而且老师和同学们都相当看好她。
善于用现代手段管理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凡年轻人学成归来都想回归社会建功立业。王怡怡也不例外。所以,在大学毕业前,她已构织未来的人生梦。“那个时候就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家公司。”说起那个时候的梦想,王怡怡这样坦诚。
按照即定的目标,临近大学毕业前夕,王怡怡到烟台万华公司实习。虽然在这实习的时间并不长,由于她肯学,又有大学良好的学识功底,表现不俗。尽管如此,她认为距离开公司单独管理一家企业,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大学毕业后,王怡怡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应聘,希望在那里锻炼一段时间。
然而在王怡怡的家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直接让她接手一家公司,在实战中积累经验。于是就有前文提及的,毕业那年,王怡怡的父亲送给她一份大礼,在福鼎文渡工业园区组建一个树脂厂,让她以董事长的身份参与企业管理。
王怡怡的家族均是从事合成革产业,在温州、丽水等地都有企业,而且生意做得还不错。王怡怡的父母亲希望她姐弟俩能够继承他们的事业,在商海中做出一番成就。就这样,2009年,在毕业之时,王怡怡开始正式涉及商海。
一年后,随着企业开工生产,王怡怡也来到文渡施展才华。不过,她很快发现,现实中与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信书,也不能尽信书。比如,一些工人没有按照规矩办事,全凭心情做事。王怡怡发现这个问题以后,想方设法扭转这个局面。每周抽出时间,集合全体员工,为他们上关于企业上班规范的课。“哪怕每次上一点点内容,我希望在他们当中能够树立起规矩意识。”王怡怡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她的企业进入正常运转。“在学校打下的扎实基本功,为企业管理增色不少。”元发公司一位企业高管如此说。
在此基础上,王怡怡还引入现代管理系统,包括签字等公司的大小事情,均可在手机上办结。即便是身在外地,公司照样可以正常运转。
创新促发展
走进位于福鼎文渡工业园区的福建元发树脂有限公司车间,机声隆隆,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当前,全球经济不断下行,而“元发公司”依然保持预期的生产目标。“总体来说会受影响,但影响还不是很大。”王怡怡说。
事实上,“元发”制胜的法宝,一方面来自管理出效益,另一方面企业不断转型升级,把产品做好,生产出受市场青睐的产品,这又是企业制胜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法宝。
长期以来,福建元发树脂有限公司生产的树脂大多数供应给合成革企业,针对当前宏观经济不断下行的事实,王怡怡在做好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企业不断创新转型,重点生产军用帐逢所需的树脂材料,未来重点还将向胶粘剂领域发展。“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王怡怡说。
为了把产品做好,她不惜花费重金,聘请有实力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加盟公司,为公司的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并且组建研发团队,推陈出新,保证产品强有力的竞争力。(曾云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