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关于年,我们有太多的话题:吃团圆饭、贴春联……每一个都是让人津津乐道。在猴年春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普通市民,分享他们关于年的故事,同时本期小编也择其一些福鼎过年习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传统文化普及工作,望大家能够喜欢。
很多年轻人认为,过年的习俗仅是吃年夜饭和分发压岁钱,其实在福鼎的传统习俗里,过年讲究的东西可多了。
亲友相互馈赠物品
即辞岁,福鼎称“送年”。亲友皆以物品相馈。一般从腊月二十日后开始至除夕止。
贺寿
正月初一初三摆寿酒。如果家里有人过寿,那么寿家一般都选择正月初一、初三寿家给寿星庆寿,亲朋好友前来贺寿。
扫膛
扫膛,俗称扫尘,即大做卫生,这是一项不需政府号召,全民自觉行动“干干净净过大年”的卫生行动。旧时家家户户都有大灶(现在农村也能见到),灶烟筒一年积满“烟膛”,人们就做了一支把柄很长的扫把,打扫灶烟筒,俗称通烟筒、扫烟塘等。在“扫膛”的同时要将家中灶神、祖宗神位的香炉清理,拔掉香脚,这时小孩往往拿“香脚”来玩,俗称“玩香脚”。“扫膛”之后就开始贴春联、换灶联,门前、厅中贴年画、窗花等。
舂粿
过年要舂粿,至今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年关将近,无论多穷的家庭,也要积攒一些钱,买来几十斤粳米(也有自家出产的稻谷),舂一臼白粿。粿的品种有冥斋、糕条、“草鞋时”和圆形的“粿钱”等。舂完的粿条,要凉几天,等到除夕夜,才泡到水缸里,以便日后慢慢享用。据说糕条和粿钱只有福鼎有,其他地方少见。
祭灶
祭灶,即祭拜灶王爷。一般在腊月廿四举行。传说这一天,灶王爷上天面奏这一家一年的善恶事,故在这一天,准备了“祭灶糖”(用一种黏性很强的糖制成),还有其他灶果、焚香点烛祭灶君,并向灶君“通词”,其目的是讨好灶君上天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守岁
除夕,福鼎人称“廿九螟”,这天晚上,游子无论在外多远必须赶回来与家人同吃年夜饭。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体现出一种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氛围。守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的人家一直持续到深夜,甚至一夜不睡,以迎候新年的到来。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压岁钱。长辈在除夕或春节时给未成年后辈赐钱,称“压胜钱”,取“压胜除邪”之意。
迎年。即在新春零点时刻,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焰火,宫庙则擂鼓、鸣钟,以“接年”。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为春节,象征春之始,是万物更新的头一天。关于正月初一,民间有句俗语:“一餐吃斋,四季无灾;一天吃斋,灾祸不来”。初一这一天早餐必须是线面,而且要配上两个“太平蛋”,象征一年中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有的家庭也有煮甜白粿吃。
与此同时,大年初一不动刀、不泼水、不扫地、不倒垃圾称“聚财”,也称“积福”。而且人们认为,初一是开年的第一天,第一天只吃不做享清福,以后就会天天享清福。为“聚财”、“享清福”,除夕夜在扫完“过年地”倒好垃圾后,搬来一只专倒脏水的大缸,放在天井里,以免脏水洒泼在地上;同时烧好“过年饭”,并把初一需动刀加工的菜肴全部切好备用。
元宵
元宵也称上元节,在福鼎没有特别的习俗,但在沙埕、南镇两地特别热闹,因为在元宵期间,这两地有“搬铁枝”、“举灯”等习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十八般武艺尽上场,且一晚节目胜过一晚,规模很大,万人空巷。随着搬铁枝的结束,春节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