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二孩”一直是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在“单独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开始,就有不少不符合单独条件的家庭在期盼着政策能全面放开“二孩”。关于“单独二孩”,本报曾于2015年7月29日刊登过深度报道《二胎,生还是不生?很纠结》。这不,近日关于“中国的计划生育制度将迎来全面二孩时代”的消息又一次席卷网络,敲打人们的心房。大家都有话说!
“小皇帝”“小公主”,其实也不尽然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2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备受关注的全面二孩政策也将迎来历史性的一刻。
这样一来,80、90、00后的独生子女们就将成为最后一批国家政策下的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记得小学写作文的时候,常常对独生子女的描述就是:众人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其实也不尽然!
“很小的时候觉得独生子女不错,家里的所有吃喝玩乐都是我的,慢慢长大就不觉得了,尤其是听到身边朋友说,这个是姐姐买的,那个又是哥哥送的,内心特羡慕。”小妮说,作为独生子,受宠之余,面对爸妈不在家的“活动空窗期”,那可真是一段孤独之旅。她读中学时还曾要求父母给添一个弟弟或妹妹,只是政策不允许。
“这个话题略心酸啊,想起了网络流传的话:我们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代独生子女。”说起自己的独生子女时代生活,林晓感慨地说,70、80、90后这一代呀,小时候失去了体验手足之情的机会,长大后还得背负各式压力。“这个二孩其实也是压力啊,全面放开的话,又多了个父母催生的压力。”
“我们其实也是幸福的一代,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买房和结婚主要靠父母的经济支持。就一个孩子,我们的经济压力就不大,毕竟都有父母的帮衬。”29岁的吴俊坦言,身为独生子的他,是既“啃老”又当“孩奴”。
独生子女证,见证时代的变迁
二孩政策备受关注,相比之下,《独生子女证》这个特别的证件却渐渐被遗忘。可以说,这本小小的红色本子,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记者从市卫计局获悉,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放独生子女证,至今已迄35年。而不同的时代,独生子女证外观又有些许差别。
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80后”一代的父母们大多对“独生子女证”的印象比较深刻,也最为感慨。
今年64岁的市民陈女士,是名退休教师,她唯一的儿子1981年出生,属于计划生育政策下特殊的一代。采访时,陈阿姨专门从房间抽屉最底层翻出了一本小巧的红色小本子,封面写着“独生子女证”。
“生我儿子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了,所以我们就去领了‘独生子女证’”。陈女士说,在那个年代,计生工作抓得紧,因为没有及时办理证件,还被停发了工资。办理了“独生子女证”后,她和丈夫凭借着这个红色的小本,在各自单位分别领取了150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一次性发放)。 “当时的工资一个月才四十多元,独生子女证给予的计划生育奖励合起来300元,我们拿着这钱购买了一台缝纫机。”
陈女士在与记者交谈中表示,独生子女证就像一个年代特有的印记,有它的象征意义。
与这一代的父母不同,对大部分80后和90后的年轻夫妇来说,他们并不关注独生子女证,有的甚至不知道有独生子女费。
说起独生子女证享有的福利,90后小妮说,她完全是冲着多休些产假才办理的。“现在和以前不同,也许老一辈的人觉得这个证很光荣,我们就无所谓。”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再到如今的将全面放开二孩,这意味着,独生子女证在不久之后将消失。记者想说,《独生子女证》将成为历史了,如果你还有,那么请珍藏,或许将来它就成“文物”了。以后,你就可以很傲娇地炫出你的独生子女证了。
想“二”不容易,现实较骨感
近日,一段男孩要求妈妈不要生二胎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男孩边哭边控诉:“妈,我今儿就把话撂这儿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而这,也恰恰折射出了当前“二孩”面临的“尴尬”:父母期待,自己想生,可孩子不愿意;孩子想要弟弟妹妹,可自己不愿意;孩子允许,自己想要,可年龄摆在那……真可谓“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对于“二孩时代”,连日来,记者就在各个年龄层做了一个小型调查——
70后: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是很想再生‘二宝’,可惜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基层工作的李女士说,一方面养育成本在逐年提升,另一方面年龄摆在那!“我们这个年纪生二孩挺尴尬的。”某茶企业老总说,他的妻子也快40岁了,高龄产妇很危险。而且现在事业处于巅峰期,夫妻俩在各自岗位挑大梁,如果要生二孩必定会打破近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规划。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70后来说,超过八成的人认为,迟来的生育福利不过是水面的涟漪,纠结过后,发现对生二孩是有心无力。
80后:先权衡再商量最后决定
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面临着可以生而又不敢生,想生又养不起的怪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攒钱养老还是花钱养娃,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不出意外的话会要的!我和老公都作为独生子女,深深觉得一个孩子长大后赡养老人照顾家庭的负担太重。”金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会在不太影响生活质量前提下多生一个。“我是86年的,今年孩子五岁。现在不打算要二胎,一是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腾不出时间照顾孩子,二是一个孩子已经焦虑不已,没精力再照顾好一个孩子。”在村镇银行上班的小朱则这样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普通80后工薪阶层表示,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与不生。
90后:能生就生,最好凑“好”字
90后受访者中,70%以上觉得生两个孩子最理想,最好是一儿一女。但谈及为啥目前还未付诸于行动,25%表示怕耽误工作。超40%则担心生了二胎,经济负担过重。
今年刚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的陈某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他还有两个亲生姐姐。也许是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希望自己结婚后能生两个孩子,“这样家里人多热闹”。作为最小的弟弟,平时他得到两个姐姐很多的照顾,坦言“从来不用做家务”。对未来的两个孩子,他希望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和谐有爱”。
类似这样的回答在90后受访者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超过一半的人都有要两个孩子的想法,其中有的更对孩子性别提出要求,希望是一男一女。
后记:
当“单独二孩”政策落地起,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终结。如今,关于全面实施二孩的消息已经席卷网络。尽管“全面二孩时代”政策的实施细节还未出台,但这些日子,关于“生二孩”、婚假、产假等问题,已经成了市民茶余饭后热议的一个话题。
那些曾经不符合政策却渴望生两胎的家庭,终于一偿所愿;那些符合条件,却迫于各种压力的家庭,依然选择放弃。其实,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生与不生,在于父母的意愿。所以,生二孩,你准备好了吗?尤其是那些调侃说,要赶紧找人领证,赶趟“争取”晚婚假的80、90后们,准备好了吗?对此你又有哪些看法,欢迎大家登陆“今日福鼎”APP,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