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草根的“狂欢”
3月1日晚7时,上下两层的人民剧场,满满当当地挤进了1000多人,观众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一场属于草根的“狂欢”正在这里举行。
这场名为“文化惠民微演艺”的活动是由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新局主办,虽然舞台不大,但舞台背景上满屏幕的星光却格外耀眼,聚光灯下,是一组组来自草根的艺术爱好者。
在我市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中,这样的“微演艺”是一顿丰富的“套餐”,唱歌跳舞绝活,样样都看得到。
当天表演的9组选手,是之前3场海选中脱颖而出的,个个都有拿手“绝活”——非遗传承人姚义炳把传统的提线木偶与京剧相结合,加之福鼎方言道白,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让观众感受传统的艺术;“魅力五人组”带来的健美操舞《伦巴恰恰》,以曼妙的舞姿、优美的身段完美演绎了许多高难度动作,表演结束,当选手公布她们是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妈妈组合时,全场沸腾;初二学生王任驰演奏的《北京喜讯到边寨》,熟练运用双排键琴弹奏的各种技巧,把曲子演绎得炉火纯青……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空余时间,许多人会跳广场舞、拉丁舞,有了许多休闲文化生活,我们看到了,就开办了‘微演艺’这个活动。第一季准备了13期,今天是第4期。”活动结束,忙碌了几个小时的导演陈生疲惫又自豪,“今年春节启动以来,‘微演艺’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谁晋级了,谁被淘汰了,大家都关心。现在,五六岁的小孩都会喊我们的口号,‘微演艺,大舞台,我有梦想我就来’。”
为了让更多人参加表演,圆儿时的梦想,寻找“明星”感觉,主办方规定:每个节目不能超过6人,时长不超过6分钟;为了让更多观众融入活动,“微演艺”设置了用分贝仪测量观众的呼喊声辅以评委加分来决定分数,并增加了互动环节。
“我们首先要求来自民间的非专业选手才能参加,表演的节目可以高雅,也可以‘土得掉渣’,从海选开始,来参加活动的有社区居民、工人、农民,有在校中小学生,也有在外创业青年、驻地军人。对没有舞台经验的选手,我们有老师提供辅导。总之,活动的每个设置,都是尽可能地为草根着想。”陈生打造的套餐,尽可能地考虑到了大家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