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在平潭调研。(资料图片)
东南网7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郑昭 林蔚 单志强)
在这绿树荫浓的日子里,走过96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自己的生日。再过几个月,还将召开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就在一年前庆祝“七一”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当3800万八闽儿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回想当年他在福建工作的日日夜夜,感触尤深。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习近平同志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探索奋斗了17年半,在改革、开放、发展、党的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领域,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一、“他对老百姓的感情最深”
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尽短时间使整个国家“脱贫”,尽短时间使中国立于发达国家之林,是更为紧迫、更为切实的思想和行动。
——习近平《摆脱贫困·跋》
1988年6月,34岁的习近平赴任宁德地委书记,成为当时宁德地委班子中最年轻的一个。
上世纪80年代末,宁德基础设施极其薄弱,没电、没路、没钱。到福州开车要8个小时,途经的飞鸾岭有36个弯。外商过来投资,一问电话、二问路、三问项目、四问住。干部群众思想陈旧,等靠要的多,怨天尤人也不少。“这么年轻的干部到这样艰苦的地方来工作,大家普遍热情欢迎,既期盼他能带来新思想、新发展,又担心他太年轻、扛不住。”当时一些宁德干部这样想。
时间很快改变了一些人的看法。“后来,我与同志们谈心,形容习书记好比一棵大树,一植根闽东,就成为我们的主心骨,为我们遮风挡雨,还不断输送氧气,让生命增添活力和生机。”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宁德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