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 4月24日上午11时3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红军广场。
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的主要发源地,先后组建过11支主力红军队伍,革命战争年代,10万金寨儿女为国捐躯。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霏霏细雨中,习近平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随后,瞻仰了红军纪念堂,参观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29次国内考察,一半以上聚焦扶贫开发。脱贫攻坚,是他心底最深的牵挂。
金寨县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花石乡大湾村处在山区。全村921户35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4户415人。
24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大湾村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来到这里,总书记一路奔波而来,就是要了解扶贫实际情况,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
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发动机轰轰作响。一个山坳的尽头,这里有几户人家。
踏着青石条垒砌的台阶,习近平走进村民陈泽平家两间简陋的房子仔细察看,询问家里的情况。
身体还好吗?这个季节屋里还有点冷吧?家里种几亩地?种的茶叶几年能收获?养了几头猪?猪肉价格还可以吧?总书记问得十分细致。看到床边堆着几包稻谷,总书记说,这里又住人又是仓库啊,并问陈泽平,存的粮食够吃多长时间。总书记还指着屋顶说:“这里拉的电线可有点乱啊。”村干部递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情况调查表》。“移民直补”“公益林补贴”“计生奖”“劳务收入”……总书记一边念着表格上的项目,一边向陈泽平了解贫困户搬迁等支出和补贴情况,问他愿不愿意搬迁到山下去。陈泽平回答说:“党的这个政策好,我欢迎。”
68岁的贫困户汪能保看到总书记走向他家,快步迎了上去,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激动不已。总书记说:“老汪你好,来看望你们。”汪能保说,做梦都没想到您会到家里来,共产党政策好,给我们带来好多福分啊!习近平拿起桌上的扶贫手册,一边看一边询问老汪家的情况。听说老汪爱人有高血压,一年药费要花两三千块钱,习近平说,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在医保、新农合方面给予更多扶持。
总书记一连走进5户农家,听取村民对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种植茶叶、发展养殖业以及移民搬迁等的想法,了解省市县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66岁的村民陈泽申,老伴已经不在了。10多年前,老人的儿子也因病去世,儿媳改嫁,留下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几间平房里,陈设极其简单,地面上抹的水泥已经剥落,斑斑驳驳。昏暗的屋里,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墙上贴着的一排奖状。陈泽申的孙子学习努力上进,这是老人最大的欣慰。
总书记曾经多次说过,扶贫先扶智,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陈泽申家的小院里,习近平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听说陈泽申的孙子即将高考,习近平详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他说,要做好教育扶贫,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教育跟不上世世代代落后,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脱贫措施。习近平表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
为了帮助像陈泽申这样的贫困户尽快脱贫,当地党委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精准扶贫。帮助建造小型光伏发电站,就是其中一项举措。
据当地干部介绍,建一座小型光伏发电站,成本大约2.4万元。政府、企业、村民各负担三分之一,村民支付的费用可由扶贫贷款予以解决。
陈泽申家里的这套光伏发电设备是2014年底安装的。去年发电3000多度,上网后每度电盈利1元,全年实现收入3000元。
习近平对大湾村的乡亲们说,在地方工作时,我一直抓老区建设,同老区很有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经过数十年发展,老区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放在全国范围内横向比较还有不小差距。党中央高度重视老少边穷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要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过硬的。
习近平强调,打好扶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怀着对人民的热爱、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要求,打好脱贫攻坚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记者霍小光,摄影:记者李学仁、李涛,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