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4月16日刊登
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畲族村民李郑明如数家珍。和其他22户居民一样,自打从世代蜗居的深山中搬迁至此,他感觉生活一下子多了股新鲜味道。
清明过后,记者走入赤溪村,映入眼帘的是幢幢簇新的民房和畦畦叶芽娇嫩的白茶,到处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喜悦。
李郑明说,他原来住的下山溪畲族自然村“挂”在1000多米海拔的太姥山上,“种粮没田,买盐没钱”是当时的真实境况。
“那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贫穷,村里居然没有一盏灯。买了也没用,根本没电。”当时的下山溪村民小组组长李先如说。
据李先如介绍,后来地市两级政府了解到下山溪村民生存条件的恶劣,遂施行“输血式”帮扶。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1995年,福鼎市决定实施全村搬迁的“造福工程”,下山溪22户88位畲族群众告别了山旮旯里的茅草房,搬到建制村所在地赤溪村。
家是搬出去了,但致富的路子依然漫长。几年前,福鼎市开展干部“四下基层”活动,10多名市乡干部组成工作队蹲点赤溪村,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村里很快便开始推广白茶种植,发展生态旅游和渔业养殖等产业。
原下山溪村民吴伏淡前几年通过支农信用贷款,利用自家的3亩农田改建成溪鱼养殖场,目前已发展养殖面积近10亩,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10多万元。“如今路通了,村里的农家乐也火了,溪鱼卖得更好了,还有浙江的客商上门来收购。”
赤溪村村支书杜家住说,当年下山溪搬来的22户88人的人均收入还不到200元,去年他们的人均收入已达到9000多元。“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致了富,也脱了愚,民风又淳朴起来。以前好吃懒做、赌博成风的现象再也不见了。”
“党员干部到田间地头赶考,实现了对贫困村由‘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帮扶。”福鼎市纪委书记曹清福说,该市近几年通过干部“四下基层”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无线联络为现场办公,有力推动了全市农村发展。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比增13.2%,增幅居宁德市首位。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我们希望通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的形式,筑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福鼎市委书记陈其春说。 □ 董建国

刚刚,全国第七个扶贫日主题宣传活动暨第
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我市举
2020年全民健身百村行(贯岭站)之第八届美
登高望远 相伴相行
焦点访谈:为了大地春常在 杀出一条血路
海口社区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文明创建
山前:整治环境 树立形象
福鼎:文化惠民演出 润泽百姓生活
开展“断卡”行动 打击新型网络诈骗
我市组织收看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
9000万元!“全闽乐购·畅享宁德”全闽乐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方案》
今天全市8所中学2842名高三学生复学
毒品盯上电子烟!拱北海关查获走私大麻电
福鼎法院集中宣判4起涉恶势力集团犯罪
专家学者对福鼎饼花的评价
秋空明月悬 童趣满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