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山镇财堡畲村新貌。
木偶献茶
宁德网消息(记者 王志凌 王东东 通讯员 蔡雪玲 廖宝钗 文/图) 福鼎,是我国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以畲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4.28万人,占该市总人口的7.4%,现有硖门、佳阳两个畲族乡和26个畲族村。
从明洪武28年(1395)畲族群众入迁福鼎以来,在历史长河中,勤劳、果敢、智慧的福鼎畲族人民传承和发展了畲族歌言、服饰、刺绣、编织、医药、饮食、体育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而又独具一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挖掘、整理和弘扬畲族传统文化,福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早在2004年福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开展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工作的决定,成立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对畲族文化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与发展工作。近年来,福鼎市持续发力——
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的方针为指导,组织相关部门对畲族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摸底调查,一批畲族特色文化项目得到发现和挖掘,并发掘整理出畲族传统民居、宗祠、桥梁、路亭、古墓葬、石碑刻等艺术特色比较鲜明、科学价值比较突出、历史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畲族文物点,征集或登记造册畲族历史文物1000多件(套),初步整理了宗谱、歌言、故事、传说等畲族古籍史料。
以“遗产名录建设促进抢救保护”的工作思路,鼓励和支持畲族乡村开展传统歌会等各类民俗活动,打造了一批畲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列入第一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瑞云畲族四月八歌会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文艺作品展示、民俗歌舞表演等形式,加大畲族文化宣传力度。近几年,该市文艺工作者共创作、移植、改编了《山哈丰年祭》、《姨婆·蛋》、《畲山茶歌》、《喜满畲寨》等一批以畲族原生态文化为题材的舞蹈作品,在全国、省市级获奖或演出。此外,福鼎还编写乡土校本教材,畲歌走进畲乡校园,朗朗传唱。今年8月,福鼎民族中学蹴球队和独竹漂队代表福建省参加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取得全省11枚奖牌中的6枚奖牌(4银2铜)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好成绩。
以旅游带动,将畲族文化融入旅游产业,提升畲族文化影响力。近几年,福鼎精心打造了磻溪镇赤溪、佳阳畲族乡双华、硖门畲族乡瑞云、太姥山镇财堡等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接连举办瑞云“四月八”、双华“二月二”畲族歌会及乡村旅游文化节等,将畲文化与旅游联姻,精彩纷呈……
保护、传承、光大,唱响最炫民族风,福鼎畲文化源远流长。
故事一
钟昌敢:木偶传情,三十年坚守
畲家提线偶 马智灵 摄
身着畲装的木偶,一根根细绳牵引,操作者手指灵巧跃动间,细绳牵引的木偶像是被赋予了生命般,献茶、倒酒、推磨、纺纱,形神兼备、大显身手。再配以独特的畲族歌言,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让观者无不拍手称道。
这是福鼎市畲族提线木偶剧团团长钟昌敢和他坚守了三十年的提线木偶技艺。
提线木偶,又称“牵丝傀儡”、“悬丝傀儡”,幕后演员通过操纵,系在木偶头、颈、手、足等身体各个关节部位的提线,再配以表演者的唱词,从而使观众领略“宛若真人”、“不异于生”的表演。现年46岁的钟昌敢就出生在福鼎佳阳畲族乡双华村这样的木偶演艺世家里。
相传,福鼎畲族提线木偶表演入制作技艺于1813年由漳州漳浦县石椅村蓝谢年传入,至今已200多年历史。起起落落间,这一技艺从祖辈传至钟昌敢手中,已是第五代了。
在钟昌敢的记忆里,儿时,农闲之际,由父亲及叔伯们组成的家族式木偶团便会挑起装着木偶、道具的担子,翻山越岭进畲村演出,演到哪里,哪里便如过年般喜庆热闹。耳濡目染间,从小他便迷上了这一古老技艺。“读小学时,一放学,便垫上凳子,提着木偶,在床上练”。日久生情,从艺的种子,在他心头日渐生根发芽。
1987年,完成高中学业后,钟昌敢跟随父亲参加木偶剧团,两年勤学苦练,他学会了前台提线技巧、说唱及后台的武场打击、文场拉弹,基本掌握了整场演出操作。为更精益求精,1989年,他再拜名扬闽浙的浙江苍南木偶大师陈舜猜门下。三年学艺,他的提线功底日臻成熟,演出场次操作规程的掌控、剧中角色喜怒哀乐的演绎、文场与武场的提线技巧也愈发熟练。学成归来,他回到木偶剧团担任前台主角导演团长,并在2013年正式成立福鼎市畲族提线木偶剧团,任团长。
“提线木偶,看似简单,其实很难!”钟昌敢告诉记者,木偶主要关节部位都有提线,一个木偶少则十来根线,高难度动作则需二三十根。一些演出场景,甚至一个人两只手得操作4个木偶,对提线、过线的技巧要求之高,不言而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除了这个,整场演出的操作规程,同样要求严格,马虎不得。同时,还得掌握各种方言,到哪演出,说唱用哪的方言,融入剧情,让观众听得懂。
作为清一色的畲族演艺民间团体,钟昌敢担纲挑大梁,在演绎《锦香亭》、《钟景棋》、《戏状元雷海清》、《钟良弼》等畲族传统历史剧的同时,他不断挖掘、探索新的演出形式。近年来,他创作了《畲妹子茶艺》、《畲家纺织乐》、《畲家磨坊》、《畲山茶歌》、《畲乡卖货郎》等一批以畲族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提线木偶作品。其中,融合畲族茶文化的《畲妹子茶艺》,将木偶扮成畲家妹子,与配唱女演员着装一致,木偶在操控下能拨茶叶、冲水、洗水、泡茶、敬茶,动作优雅,不啻真人;《畲家磨坊》,则两木偶扮成畲家夫妇,操作之下,男偶推动石磨道具,女偶一旁添豆,不一会还磨出潺潺豆浆,栩栩如生。
2013年,《畲妹子茶艺》在福鼎“中国微演艺”舞台首次亮相,便好评如潮。此后,成为全国各地茶博会和福鼎茶事活动中的经典演艺节目,更频频亮相于各畲乡传统文化节日,一年演出上百场,引起巨大反响。难度更高的《畲家纺织乐》和《畲家磨坊》木偶表演,还吸引央视、国际旅游频道和福建省电视台导演们的关注,拍摄成节目,并在央视7套和福建省电视台播出。
走南闯北,随着一场场精彩演出,钟昌敢和他的畲族提线木偶剧团名声远扬,其承载的畲族传统文化已日益为人们所知。为传承这一技艺,钟昌敢开门传艺。目前,他已收弟子三人,其中一名还是她的妻子。其他前来学习的学生还有三四人。
“现在就业创业门路多,青年人肯学这项技艺的还是比较少,来学的人还得考虑生计问题。”钟昌敢坦言,传承之路有些艰难。眼下,他正策划与旅游市场对接,创办畲族提线木偶传承基地,并将其列为旅游线路点之一,为传承提供保障。
“不管前路多艰难,承载着畲族独特文化与技艺的提线木偶艺术终将传承不息。”钟昌敢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
故事二
雷林清:畲家“凤凰女”的蜕变之路
雷林清在教孩子们唱畲歌。
“歌是山哈小文章,齐人都要学来唱。谁人不学山哈歌,好似学子断书堂……”
每隔时日,雷林清都会如约来到福鼎太姥山镇财堡畲村小学,教孩子们唱畲歌。当一句句曲调优美的畲歌朗朗传唱,那一刻便成为了雷林清和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雷林清,一个美丽的畲族女孩,人如其名,像“清晨的森林”一般清新脱俗;歌如其人,犹如森林里的一汪清泉,滋润他人。
从小在畲村长大的她,高一时为帮村里拉赞助,从此与畲歌结缘。在当时,雷林清即使会讲畲语,可唱歌跟说话还是会不同。可为了能够给村里争取更多的支持,她还是毛遂自荐让老师教自己唱畲歌。
畲歌演唱方式自由、随性,老师在教学时,即便同一首歌,前后两次唱的曲调也有所变化。在学唱过程中,雷林清老找不着调。为了将畲歌唱好,雷林清用手机录下老师所唱的,跟学模仿,用笔写下老师唱得修饰音、语气词,分段学习,缓慢而艰辛。
第一次上台,从没登过台唱过歌的雷林清一下子有了紧张感,甚至忘了词。可当看到四面八方的宗亲冒雨络绎不绝赶来,三三两两结对盘歌,共庆民族节日,勇气油然而生。
“那一次,我觉得身为畲族的我,身穿畲服的我,和普通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按雷林清自己的话讲,有些东西缘到了,然后就喜欢上了,喜欢上就放不开了,那一刻雷林清觉得自己的血液里也流淌着畲歌的音符,想让畲歌在更大的舞台唱响它,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为了更好地传承畲族文化,高中在填报志愿时,雷林清毫不犹豫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并在大学期间频频参加文艺演出、主持畲族文化活动等,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毕业后,雷林清拒绝了许多更好更有前途的岗位,毅然选择了与民族文化相关的工作,进入了福建省畲家企业商会。
六年沉淀,雷林清收获良多。其中,2013年荣获福建省海峡两岸畲族三月三“山哈杯”民歌赛一等奖、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荣获二等奖等荣誉,同年并参与湖南卫视专题拍摄《畲族婚礼》荣获“爱心大使”称号。
“从我妈妈为我穿上畲族服装的那一刻,觉得自己身上肩负着把畲族文化传承下去的念头。现在我尽自己的力量将畲族文化传承下去,以一种更好的方式与精神面貌向人们展示与解说畲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熟悉畲族文化。”雷林清自豪地说道。
今年年初,雷林清来到财堡畲村担任一名义务教师,开设畲歌班,教村小学生唱畲歌。其实,早在念大一时,雷林清就以志愿者的身份,义务教霞浦小学的学生唱畲歌。
“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初学习畲歌时的情景,总想把畲族文化教给他们,希望他们中也会有人跟自己一样,将来能为畲族文化尽一点自己的力量。”雷林清觉着,畲歌想要发展还是要从娃娃抓起。
在财堡村,雷林清还建立了福鼎市畲歌文化传承基地。秉承“凝聚畲族力量,传承畲歌文化”,基地开办以来,已开展畲语畲歌教学、畲族文化交流等多项活动。在这里,她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畲族文化丰富而广泛,现在我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畲族文化做好。”朝着自己的梦想,雷林清在传承畲族文化之路上,且行且累且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