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注民生,走向和谐
“威信来自无私奉献,来自公正办事。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才会有凝聚力和公信力,干群关系才能更加和谐,更好地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柏洋村纪委书记黄劲光
78岁的王霞花,是柏洋村41名低保对象及孤寡老人之一。他在村老年和谐公寓免费住了6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王霞花除免费吃住外,还享受村里发的高龄补贴、日用品资助、医药费报销及节假日福利。
不仅是老年公寓,柏洋村还在全村提高村民待遇,尝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村纪委书记黄劲光说:“柏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柏洋人的富裕程度。”
王立明是永和新村造福工程二期项目的特困户,患有10多年的胃病,每年医药费要花2万多元;妻子有腿部疾病,长年服中药,一家人生活拮据。并村后,他家免费分到一块地基,但只造了一层就停工了。
当记者来到王立明家时,却看到新房开始装修。正在忙碌的王立明说,村里送来了造房的红砖,还发了补助金,新房就快完工了。王立明给记者算了算家庭收入——他由村里安排在村办企业做仓库管理员,一年能挣1万多元;儿子在工厂打工,每年收入4万多元。一家人年收入有6万多元。最开心的是医药费可以报销,每年自费只需3000多元。“我们这样的人家,以前哪敢想这样的好事?有村里的关心,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王立明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共同富裕,离不开强有力的集体经济作支撑。集体的力量,在柏洋村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随着柏洋进入快速发展期,村里通过投资入股企业,集体经济更加强大,去年村集体收入达430多万元。
有了实力,柏洋村将大量资金投入民生项目。去年,用于公共服务和村民福利的投入超过100万元。
说起免费福利待遇,王立明一口气报出10多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城乡居民保险、有线电视费、电话月租费等,老人每月可领生活费,困难户可申请扶困补助……村民找工作,只要愿意,都由村里安排。
幼有好学、病有良医、老有善养、弱有多助……在村民的笑脸上,记者读出了柏洋人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王周齐说:“柏洋人坚持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着力破解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最终实现了共同富裕之梦。”
他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到“十二五”末,柏洋村将全面实现“三三一”工程,即每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着力打造“三个区”,即山上生态农业观光区、山下工业企业集中区、公路沿线村民住宅区。未来的柏洋,将成为优美、和谐、幸福的畲乡新村。
记者手记
柏洋的变与不变
从1994年村集体负债4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300元,到2011年村集体收入4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4850元,柏洋村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成为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实现了跨越发展和共同富裕。
柏洋村的共同富裕并非从天而降,靠的是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山海并进、工业富村”战略。柏洋村坚持党组织引路、集体搭台、农户唱戏的全民创业、共创共富的理念,成为活力迸发的创业热土、创新赛场,让共同富裕之花盛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柏洋村共同富裕的生动故事昭示着,千好万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带头人。柏洋村好就好在有一个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幸福的党组织,有一批像王周齐一样爱村实干、厚农奉献的党员干部,他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好班子给出好思路。柏洋村在发展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放宽视野打造大柏洋,突出产业发展,体现文化内涵,努力建设工业、农业、旅游、商贸、文化共同繁荣的畲乡新村。
从发展集体经济到组建股份公司,从能人创业到全民创业……如果说,以前的柏洋,是依靠火车头带动的传统列车;那么,现在的柏洋,已经升级成为共同富裕的新型动车组——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每一位村民、每一个企业都是前行的动力之源。
柏洋在变,然而柏洋亦不变。柏洋之变,变的是村庄的面貌,是村民的生活;柏洋不变,不变的是村党委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是一套公平、公开、民主的“五心”好做法,是党员干部只争朝夕谋发展、凝心聚力创新业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