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号”“刺桐号”两艘仿古宋船开工仪式
宁德网消息(吴旭涛 颜凑)近日,在位于蕉城区漳湾镇的“水密隔舱福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基地,南宋古船重建研究计划正式启动。“汉源号”“刺桐号”两艘仿古宋船开建,建成后将扬帆出海,重航海上丝绸之路。
今年,我市提出了“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福船文化之乡,漳湾镇启动了福船文化产业园建设。同时,作为三都澳的重要新兴产业基地,港口建设、新兴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让漳湾这个小镇,重启了海上梦想。
世遗传承
三都澳,是中国海上丝路的重要港口之一。位于三都澳的漳湾镇,则是中国福船建造技艺的传承之地。
蕉城区水密隔舱福船研究会会长刘登兴,出自福船世家。他家族的造船师历史,始于元末明初,传承至今已23代。“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迄今已有650年历史,其特色工艺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若干舱区,当船舱意外受损漏水,可将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舱中,船不会沉没。”刘登兴介绍,2008年,这项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赢得广泛响应,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识,政府部门、传承人和社会力量合力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
2015年,一项“中国传统木帆船复兴计划”在漳湾启动,投入达数千万元,先期已经复原建造了两艘福船,其中一艘为目前世界上长宽度最大的可用于实际航海的仿古木帆船,总长43.8米、宽12米,已顺利下水。
此次启动南宋古船重建研究计划,开工建设“汉源号”“刺桐号”两艘仿古宋船,是“中国传统木帆船复兴计划”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南宋古船早在800多年前就已经在海上丝绸之路航行,比欧洲14世纪才面世的带甲板的海船早了200多年。”该计划的联合技术总监邝向荣介绍,这次两艘仿古木船建成后,将重航海上丝绸之路,并抵达法国巴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进行展示,以履行申报世遗时建造大船的承诺。
福船的复兴计划,不止于文化交流。今年5月4日,新批复的漳湾片区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中,150亩的福船文化产业园引人注目。按照规划,园区将建成全国唯一的手工木船制作基地。在这里,福船制造将成为一大产业。
商机涌现
原本是濒危的世遗,如今要打造产业,漳湾福船是否有市场前景?
漳湾镇党委书记巫白介绍,市场前期已经过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目前,福船的市场主要在福建沿海,用于渔民生产作业。但在海丝品牌的带动下,福船也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生产船模和实体船,都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目前,船模市场已经显现。“去年下半年,天津海洋博物馆订购了一艘水密隔舱大船模型,漳湾10位师傅已经在天津制造。随着‘一带一路’大型活动的增加,船模市场将进一步释放。”巫白说。
另一方面,实体船市场已渐渐从渔业延伸至旅游业。目前,省内多处景区已配备木船。“厦门号帆船环游地球引起巨大反响,让我们看到了旅游休闲领域的市场。福船还可以作为一项文化标志,走外贸的路子。”巫白介绍,园区将建成军民融合基地和海洋文化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该镇已与厦门大学、武汉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研究会等建立了联系,进行产学研合作。
“目前,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建造技艺拥有40多位活跃在造船一线的师傅,老中青三代齐全。产业化发展,将为这项技艺培养更多传承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省级传承人刘细秀说。
兴港逐梦
漳湾8号、9号码头 郭文辉 摄
今年,我市提出“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中心任务,涉及港口开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临港小镇漳湾,成为这一战略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漳湾镇新港路1号,是宁德新能源公司所在地。去年,宁德新能源消费类锂电池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第一,动力电池跃居全国首位、全球第二;海外客户有苹果、三星和宝马、奔驰、大众等。
义联项目、中铝项目等冶金新材料企业,也相继落户漳湾。
当年,茶叶、石油等货物通过三都澳出口进口;如今,代表新兴产业的冶金新材料、新能源产品或原料,在这里繁忙地进进出出。
“随着衢宁铁路的动工建设,给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港口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项目建成后将打通宁德通向内陆地区的主干运输通道。”市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重点项目办副主任张华哲介绍,目前,总投资约90亿元的漳湾作业区8#~26#泊位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之中。其中漳湾8#、9#码头已完成建设,实现了5万吨级外贸船舶直接靠泊作业。
政策上,目前省发改委已将漳湾作业区码头连片开发列入“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已将漳湾作业区列入参照核心港区。随着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推进,这里将形成“北承南联、西进东出、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集疏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