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升级 全力攻坚突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经过前五年打基础、蓄能量,宁德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五年,宁德又将踏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新征程。这五年,宁德将进入发展理念的变革期。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宁德的总体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力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正确应对当前面临的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诸多挑战,就必须切实转变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路径依赖、行为习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落实在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路径上,贯穿于重大决策、项目和举措中,真正以新理念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这五年,宁德将进入创新转型的关键期。与过去相比,宁德的发展基础更实了,发展空间更大了,发展后劲更足了,但同时也要看到,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累积的结构性矛盾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依靠低成本资源和传统要素投入形成的发展驱动力已经明显减弱。面对复杂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寻求宁德转型发展之路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窗口期,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为我市未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这五年,宁德将进入加快发展的攻坚期。老少边岛贫是宁德发展的底子,经济欠发达是宁德最大的市情。今后五年,在努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同时,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不断做大总量、做强实力,是宁德亟需突破的现实,是宁德的第一要务。必须紧紧抓住中央和省里重视支持、利好政策叠加等重大机遇,充分挖掘宁德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加速期的发展潜能,坚持又好又快、能快则快,确保全市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宁德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宁德发展总的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宁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环三”规划,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实现建设“六新大宁德”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中心的任务
深入实施“环三”规划,加快建设“六新大宁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实施“环三”规划是中长期发展战略,建设“六新大宁德”是阶段性行动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奋斗目标,三者主题主旨相通、目标指向一致、内在要求统一,集中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的殷切期望、市委的庄严承诺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只要全市上下牢记使命、矢志发展,奋发作为、大干一番,经过几年努力,我们一定会建成一个产业高质高效、城乡宜业宜居、交通畅通便捷、文化丰富多彩、民生幸福和谐、环境优质优美的新宁德,一定会建成一个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全面惠及350万闽东人民的小康宁德!
具体工作目标
——综合实力加快提升。全市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综合实力向全省中游水平迈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中心城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沿海县城镇品位不断提高,山区县“大城关”战略加快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及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持续下降,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保持较高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三都澳开放开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事关长远的重大事项取得全面突破。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社会民生加速改善。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法治宁德建设全面推进,公众文明素养显著提高。人民群众享有更满意的收入、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更加美好的生活。
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转型升级,在做强特色产业上实现更大突破。
必须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打造产业“升级版”。要突出结构优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围绕调优一产,按照合作化、农场化、园区化发展思路,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打造茶乡、菌都、药城、果竹和水产大市,大力发展精致型、集约型、高附加值型特色农业,积极推行“1+N”发展模式,更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调强二产,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九大特色产业”,逐步建成“两化”融合型、效益提升型、绿色低碳型的现代工业体系,力争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继续前移。围绕调快三产,积极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网络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到2020年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左右。要突出集群引领,持续打造产业新板块。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围绕建设冶金新材料、锂电新能源两大超千亿产业集群,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做大集群规模、提升集群优势,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坚持技改开路、方式转变、整体提升,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武装和企业技术改造支持,提升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水平,推进食品加工、生态合成革、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汽配、医药医疗器械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脱胎换骨,培育形成3个500亿、若干个百亿产业集群。要突出创新驱动,着力激发产业新动能。围绕建设创新型宁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政策落实。统筹人才培养开发与产业发展,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重点打造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力争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要突出园区支撑,不断提升产业新平台。按照标准化建设、功能化布局、链条式延伸、循环式发展、产城化推进的要求,以国家级、省级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创新要素向园区集中,高端产业向园区集聚,重大政策向园区集成,进一步把园区建成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培育集群的主平台。力争“十三五”末,园区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二、着力项目带动,在扩大有效投资上积蓄更强后劲。
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的嘱托,持续强化项目带动,确保“十三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万亿元。坚持以重点项目带动有效投资。突出大项目引领,深入实施“五个一批”项目、补短板“八大投资工程”。全力推进中铝铜冶炼、鼎信产业延伸项目、时代新能源三期四期、宁德核电5#6#机组、霞浦核电、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交溪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引领性、标杆性重大项目,着力打造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海西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漳湾港口群、衢宁铁路、宁南铁路、沈海复线、屏古高速、宁古高速、沙埕跨海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初步形成“K字型”区域性铁路网、“三纵四横三联”高速公路网,着力构建以三都澳为核心、辐射内陆地区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坚持以放活市场催化有效投资。进一步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持续推动投资审批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公共事业等领域。创新融资机制,鼓励企业上市,用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基金,拓展项目融资渠道。坚持以招大引强支撑有效投资。盯紧世界500强和国内的中央企业、军工十大、行业十强和民企百强,持续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示范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每个县(市、区)都有若干个符合自身产业特色、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的旗舰型项目。
三、着力改革开放,在激发发展活力上增创更多优势。
必须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宁德发展的开路先锋,以改革释放红利,以开放拓展空间。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突出问题导向,持续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着眼长远发展,以深化“申融”工作为契机,以军事需求为牵引,整体推进三都澳开放开发和立体交通体系、特色支柱产业、国防动员平台、服务保障功能等建设,拓展军民融合倍增效应,提升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质效,努力打造宁德双拥工作“升级版”、国家级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着眼服务发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财税体制、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全力破解发展瓶颈。着眼民生期待,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农村产权、户籍制度、养老保险、农业保险等系列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为改善民生提供体制保障。坚持向开放要活力。积极顺应经济发展大融合趋势,更加突出要素集聚、港口开发、通道建设,着力构建“西进东出、南联北接”开放新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腹地支撑作用,加快大宗货物转运基地建设,拓展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港航合作、产业合作,着力打造海丝支点城市。大力推进宁德港口岸扩大开放,完善码头和口岸配套设施,加快启动保税物流中心项目,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
四、着力协调互动,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形成更新局面。
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多规合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全域协同发展。注重提升能级,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按照建设生态海湾新城的定位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划定开发边界,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加快编制城市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城市设计,塑造特色风貌。坚持产城联动,全力推进滨海新城、北部新区、漳湾临港工业园区和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宁德客货铁路枢纽、宁德至福州城际铁路、滨海大道、福宁路三四期等重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树立城市精明增长和“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抓紧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积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持续加强“两违”“两乱”清理整治,进一步提升城市内涵品位。注重错位发展,增强县域城镇拉动力。以差异化发展县域经济为核心,统筹县域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着力做强沿海城市、做大山区县城,打造沿海经济繁荣带、山区特色产业带。以省级城镇化试点建设为契机,有序推进赛岐、太姥山镇级小城市试点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全面推动城市及建制镇放开落户限制,建立完善进城农民“愿意进、留得住、能发展”的相关配套制度,力争“十三五”末全市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43%和60%。注重彰显特色,增强美丽乡村吸引力。按照“新房、新路、新人”的要求,不断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涵,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连点成线、提线扩面,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带。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突出交通干道、河流海岸沿线和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民族村寨等重点部位、重要节点,深入开展垃圾清理、河道清洁、村庄绿化等专项行动,力争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农村改厕,不断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
五、着力绿色发展,在建设清新宁德上打造更美环境。
要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统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含绿量”就是“含金量”,扎实推进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积极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化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切实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减排和污染深度治理,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实一点、环保一点”,高起点引进和建设项目,严要求落实环保措施,绝不因为加快发展破坏生态、透支子孙后代资源。要大力营造绿色环境。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实施湿地保护、造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矿山生态恢复等工程,全力打好水、大气、土壤、海洋污染防治四大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气、吃上更放心的食物。深入开展生态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动省级生态县提质升级、国家生态县提档扩面,保持好宁德“环境美、人宜居”的独特魅力。要大力倡导绿色风尚。把绿色GDP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积极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倒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
六、着力文化强市,在弘扬闽东之光上树立更响品牌。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的重要思想,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打响宁德文化品牌。要培育核心价值,打造精神高地。全面落实宣传舆论导向、文化育人、国民教育、示范引领、道德实践、社会治理“六大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公园、社区,大力宣传“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城乡文明程度和地域人文品位。要打响特色品牌,传播闽东之光。大力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重点围绕畲族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信俗文化、茶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宁德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挖掘整理、宣传推介,打造“一县一品”文化品牌。持续办好“魅力闽东”“一县一歌”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结对子、种文化”、社科普及等活动,加快市博物馆、档案馆、青少年宫、畲族文化园、陈靖姑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有闽东风韵、宁德气派的精品力作。要讲好宁德故事,展示美丽形象。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用精彩的故事展现宁德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持续拓展网络阵地,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把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与时俱进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
七、着力共建共享,在建设全面小康上力争更好成效。
按照全领域、全人口、全区域覆盖的要求,更加注重精准扶贫补短板、优化公共服务增福祉、强化民生保障促和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要突出脱贫攻坚精准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完善领导责任、财政扶持、试点推进、社会协同、考核激励等机制,聚焦精准,深化帮扶,集全市之力攻坚拔寨,全面完成“六百千万”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产业增收、造福搬迁、医疗救助等专项扶贫工程,切实增强贫困乡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自身发展能力,确保稳定脱贫“一个不能少”、全面小康“一个不掉队”。要突出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教育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扩容增量、义务教育均衡提质、高中教育全面普及、职业教育巩固提升、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体育事业,高质量承办和备战第十六届省运会和第十届省老年人运动会。要突出民生保障优质化。持续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构建群众多元增收的长效机制。持续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8万人以上。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救助、福利、优抚制度,加快形成城乡并轨、区域联网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制。
八、着力依法治市,在推进法治建设上迈出更快步伐。
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责任制,杜绝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政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确保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坚持司法为民,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体系,健全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健全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持续深化多层次宽领域平安创建,进一步扩大平安建设覆盖面。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加快信访工作法治化步伐,坚持诉访分离,不断深化领导干部接访、约访、回访的经验做法,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坚持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严厉打击整治各类违法犯罪。要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宪法宣誓、任前宪法知识考试等制度,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活动,引导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着眼于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和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相结合,大力弘扬公序良俗,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诚信宁德”新形象。
全面从严治党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打铁还需自身硬。履行新使命,实现新目标,必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坚持忠诚执着的政治信仰,筑牢广大党员的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点亮理想信念的明灯,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坚持学习传承不放松。要坚持锤炼党性不动摇。要坚持解放思想不止步。
二、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锻造奋发有为的中坚力量。实现未来五年宏伟发展目标,关键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三、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要强化组织功能。要强化核心力量。要强化党员管理。要强化基础保障。
四、坚持严实并重的过硬作风,树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优良的作风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必须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凝神聚力,固根铸魂,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振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敢负责的精神和讲认真的态度,带头改进作风,带动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要敢于担当、为官有为。要行动至上、马上就办。要四下基层、服务群众。
五、坚持正风肃纪的使命担当,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认真按照“五抓五看”要求,自觉担当好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严明纪律要求。要严格党内监督。要严肃惩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