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硖门乡柏洋村是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村。■记者 夏岩缘/图
在福安市溪尾镇弘林敬老院落成仪式上,一位老人舞剑庆贺。近年来,全市乡村敬老院建设步伐加快,孤寡老人的安居问题逐渐得到改善。■记者 王东东/图
为了帮助村民增收,福鼎太姥山镇潋城村通过保护、开发保存完好的古堡,建起旅游商品一条街,令人眼前一亮。 记者 龚键荣/图
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宽阔的街道。 ■记者 龚键荣/图
宁德网消息(记者 龚键荣) “只要有恒心,通过不断努力,事情便一定会成功”,成语“滴水穿石”的寓意浅显易懂。习近平同志在宁德任职期间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是宁德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照宁德从“中国黄金海岸的断裂带”到如今走在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大道上,“滴水穿石”精神已经刻上了鲜明的“闽东烙印”。在此背景下,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滴水穿石”闽东精神成为必然。
昨日,宁德市“滴水穿石”闽东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弘扬“滴水穿石”闽东精神研讨交流会举行,会议审议通过章程并选举出研究会领导班子。
追溯 “滴水穿石”精神源于闽东实际
宁德市“滴水穿石”闽东精神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成立大会筹备工作自2014年启动,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记者昨日从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获悉,研究会会员主要构成为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委宣传部长、副部长,宁德师院,市委党校等,会员代表结构合理,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此外,研究会的成立还得到了省社科联、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鼎力支持。
在当选成为宁德市“滴水穿石”闽东精神研究会会长后,市委书记廖小军作主旨发言,他开门见山地说:“闽东精神是习近平同志给宁德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宁德的一面旗帜、一个金字招牌。成立‘滴水穿石’闽东精神研究会的目的是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滴水穿石’闽东精神提出的背景、哲学内涵以及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为全面推进宁德加快发展跨越赶超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滴水穿石”精神与宁德如何结缘?其丰富内涵又是如何成为推进宁德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须将时针回拨至1988年5月~1990年5月,其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
当时的闽东十分落后,被称为“中国黄金海岸的断裂带”,面对这个有些揶揄的说法,宁德干部群众期待习近平同志能够新官上任三把火——“修铁路、建大港口、发展中心城市”,使宁德经济落后现状能够在“一夜之间”获得改变。
然而,习近平同志通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当时的宁德连群众最基本的吃饭、穿衣、住房等温饱问题都尚未完全解决,根本不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如果不顾现实条件,脱离宁德实际,盲目上大项目,就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这一番话无异于“泼了点冷水”,但却闪烁着实事求是精神的光辉。
习近平同志认为,基于现实情况,宁德要以摆脱贫困为中心工作,全市上下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发展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
在《滴水穿石》一文中,习近平同志说:“就拿经济比较弱后的地区来说,她的发展总要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变化。”
廖小军认为,“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同志在基层一线实践过程中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了闽东人民的精神品格,得到闽东人民广泛认同,是宁德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还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我们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正确理念,有利于我们树立科学发展的政绩观,有利于我们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实践 “从现实出发,抓住机遇”
在会议上,与会会员代表一起回顾了习近平同志当年为闽东发展进行的实践探索,“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促进闽东经济发展方面,习近平同志认为宁德作为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没有捷径,应寻求一点一滴的进取,甘于成为总体成功的铺垫。在《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一文中,习近平同志认为:“要从现实出发,发挥沿海优势,抓住机遇,组织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不攀比、不蛮干,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他始终强调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时机,敢于创新,大胆开拓。
在深化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始终坚信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一文中,他要求认真处理好党委、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党委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不断改善和加强对人大的领导,依靠和发动群众,实现党的政治主张,政府和两院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决定,重视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意见和建议。
在推动闽东文化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认为要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必须加深对自身文化的了解,把闽东文化传播出去,大家就会向往闽东,热爱闽东,把心血汗水浇灌在闽东。在《建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中,他认为:“老区的革命传统是闽东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优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结合闽东的革命历史和传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在加强社会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始终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奋斗目标。在《同心同德,兴民兴邦》一文中,他强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脱离群众,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十分注重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闽东的振兴在于“林”》一文中,他认为:“从一般的意义上理解,林业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森林能够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从特殊的意义上理解,发展林业是闽东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在强化党的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事业胜利提供根本保证。他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腐败问题做到零容忍。
廖小军表示,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所提出的重要理论、展现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思想精髓,与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交相辉映、紧密相关的。
展望 战胜困难仍须“滴水穿石”
诚如与会的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锡能所言,“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闽东人民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体现的是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默默奉献的精神,特别是在当下闽东还处在经济不够发达的阶段,更需要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
为推动宁德经济社会后来居上,跨越赶超,宁德干群已经准备好再出发了!
廖小军表示,当前宁德正处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认真对接《中国制造2025》,贯彻落实省里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等政策文件,全力推动宁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在坚持项目带动方面,继续把项目投资作为干赶超、稳增长的“火车头”和“压仓石”,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力突破前期制约和要素瓶颈。坚持“三产联动”,即调优调特一产,调强调大二产,调快调活三产。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现代工业,做实做优存量,通过投资技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做大做强增量,通过项目带动、“龙头”加“产业链”,把新兴产业做成优势竞争产业。强化“三个带动”,即强化项目带动,强化创新驱动,强化服务推动。通过3~5年的持续努力,到2020年,产业结构实现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新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实现新提升。
在扶贫强农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6月18日在贵州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的讲话精神,遵照习总书记对宁德赤溪村的重要批示精神,拿出“硬办法”,下足“硬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具体说来,就是要全面落实好沿海发达的四市(区)帮扶4个山区贫困县的山海协作、优势互补对口联系“大手牵小手”的帮扶制度,形成全方位扶持山区发展的格局,确保到2020年实现14.5万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稳定脱贫,450个贫困建制村整体改变面貌,1200个左右边远偏僻自然村逐步完成搬迁。
与此同时,通过拓展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推进农业农村“五位一体”建设,继续落实每个县(市、区)委书记抓1个综合改革试点小城镇、3个示范村,每个县(市、区)长抓1个千亩农业示范园、1个500亩以上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确保农业增产,农业增收。
广受民众好评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也将继续推进,除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好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民生实事,还要健全养老、医保、低保、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此外,全面推广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持续推进平安宁德、法治宁德和生态市建设,创建更加绿色宜居、安定稳定的环境。
廖小军最后强调:“回首过去,我们靠‘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谱写了在艰难中创业、在发展中奋进的辉煌篇章;展望未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要靠‘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 ”
各县(市、区)保障房工程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记者 王东东/图
宁武高速宁德段。■记者 王东东/图
2009年,温褔铁路从宁德境内贯穿而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闽东人民的“三大梦”之一“铁路梦”终于实现。(资料图)
霞浦崇儒乡溪边村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助力当地村民脱贫。 ■记者 龚键荣/图
昨日下午,宁德市弘扬“滴水穿石”闽东精神研讨交流会举行,宁德市“滴水穿石”闽东精神研究会部分参会论文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弱鸟”未必不能先飞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贺东航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近两年时间,这一时期的一部分工作讲话和文章被收录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文字精炼,内容发人深省,特别是他在经济建设工作方面深刻的思考与实践体悟。
1988年的宁德是典型的贫困地区,解决闽东居民温饱问题、改善居民生活是摆在习近平同志面前的一大难题。他对宁德经济发展理念比较成熟,紧抓市场经济这个关键,他反复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主次颠倒,搞政治经济两张皮。此外,习近平同志也相当重视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他清晰地认识到闽东的贫困导致在该地不能一味地谋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应当立足当前,整合宁德现有资源,力促经济综合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经济方面的思考是建立在合理的经济逻辑基础之上的,闽东与周边相邻地区、闽东内部地区之间都存在经济发展差异,对闽东的沿海县和山区县的发展政策也会有差异。从传统经济规律来看,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类型的经济行为主体具有不同的吸引力,而对于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则具有共同的吸引,这必然在一定的区位上形成集聚,成为地区发展的动力。宁德虽然是只尚未起飞的“弱鸟”,但是“弱鸟”未必不能先飞,关键是如何“先飞”。无论是经济协调发展还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都是那一时期习近平同志对宁德经济建设工作的思考,今天依然适用。
“学习大军”砥砺前行
宁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阙庆安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倡导的“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激励和引领闽东人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驶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而今,有一群青年志愿者自发成立了“学习大军”网络评论班。他们来自民间,皆为草根,却同怀“精忠报国”之志。他们利用网络媒体,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宣传习近平思想方略,从区域传播到全国推广,支撑和激励他们的正是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志愿者们从2013年10月开始酝酿,于2014年1月成立了“学习大军”网络评论班,并率先在全国注册了“学习大军”微信公众号和新浪、腾讯微博账号,紧跟并研究习总书记有关的时事新闻,挖掘他过去见诸报刊的点滴报道,撰写评论和故事并在网络上发表,作者统一署名“学习大军”,这一做法在当时属全国首创,实现了“先飞”的目标,开辟了全国“学习”、宣传习近平思想方略的民间新渠道。
如今,“学习大军”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40多人,各网络平台上的栏目由简到丰,影响力由小到大。今年3月,“学习大军”负责人还应邀参加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文明网地方联盟网站培训班,并作典型发言,介绍品牌树立经验,在全国推广。利用这个平台,闽东人民不仅表达了对习总书记的爱戴与拥护,更让“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
认识“闽东之光”才能蓬勃奋进
宁德市文广新局局长刘国平
闽东依山傍海,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奇秀绝世,物产资源丰饶多样,孕育了众多特色浓郁的地域文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畲族文化、民间信俗文化、木拱廊桥文化、海洋文化等,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所概括的“闽东之光”。
习近平同志分析道:“什么是闽东之光呢?我想闽东的锦绣河山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认识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
近几年,我市文化工作者跋山涉水、走村入户,及时挖掘、抢救了大量沉睡多时,甚至濒临死亡的文化遗产,目前我市已拥有3个世界非遗项目和18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精雕细琢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剧目,如《凤凰到此》《五彩山哈》等,深受观众欢迎和同行好评;“魅力闽东”文化惠民工程、激情广场、文化惠民微演艺等大众化艺术演出项目让群众既享受到“阳春白雪”式的高雅艺术,又能参与到“下里巴人”式的草根演艺中,一雅一俗使文化惠民的内涵更加宽广……
20多年来,宁德文化工作者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的教诲,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和韧劲,持续不断地致力于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推动闽东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赤溪的嬗变得益于“滴水穿石”
福鼎市磻溪镇党委书记郑晋生
从磻溪镇赤溪村三十年来的变化看,我更加体会到其中所体现的“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
在改革开放前,赤溪村是一个交通闭塞、信息短缺、深处闽东大山深处的贫困村。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下,赤溪村干群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不断探索实践,经历了三个扶贫阶段:1984年~1993年,就地帮扶“输血”阶段;1994年~2003年,搬迁“换血”扶贫阶段;2004年至今,旅游产业“造血”扶贫阶段。从昔日因贫穷而远近闻名到现在成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幸福嬗变,这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努力的结果。正如市委书记廖小军所说,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闽东扶贫开发的第一批“试验田”,赤溪的扶贫历程和巨大变化,就是闽东30年扶贫攻坚的“缩影”,赤溪村的嬗变是“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产物。
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虽然赤溪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及群众期待相比,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我们仍然要继续坚持“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为闽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建设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滴水穿石”背后的思想意蕴
宁德市委党校副处级组织员陈瑞泉
习近平同志在领导闽东摆脱贫困的历史实践中,谈到产业时讲要工业、农业两个轮子转,谈到财政时讲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谈到文化时讲要看到压力的反面,充满了对事物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的矛盾分析思维。哲学辩证思维贯穿在宁德地区脱贫致富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滴水穿石”理念的提出。
作为闽东精神最为凝练的概括,“滴水穿石”精神蕴含的哲学辩证法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到必然、从外因到内因、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全方位、系统化、立体式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实践,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证唯物主义素养。
25年前,习近平同志从“滴水穿石”中领悟到的是一种“运动和生命的哲理”。“滴水穿石”本来是自然界再普通不过的现象,习近平同志却能透过“穿石”的结果看到“滴水”的本质力量,并且将这种自然原理嫁接到社会存在,“喻之于人”,看到一种“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喻之于物”,看到一种“以柔克刚、以弱制胜的原理的成功显示”。
习近平同志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滴水穿石”更高境界的寓意,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成功地将自然界的普通意象转化为闽东精神象征,号召广大闽东干部学习“滴水”的精神,击穿横亘在闽东腾飞面前的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