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闽东新闻
投稿

福安林岭畲寨:300年的古堡炮楼厝

2015-07-23 10:46:26 来源:宁德网 作者: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石道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宁德网消息(郑望 林耀琳 文/图)福安市坂中林岭村境内,有一座距今300多年的明清建筑炮楼厝。近年来,炮楼厝撩起神秘面纱,吸引着越来越多喜爱古民居的人前往观赏。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承载厚重历史的美丽畲乡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林岭村,位于福安中部,距城区17公里,坂中半园形的林带如两只合围的手,把富春溪西岸这个畲家村寨轻柔地抱在怀中。村辖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约200户,860多人。林岭全村耕地面积554亩,其中水田332亩、有林地面积2051亩、茶园面积40亩、果园面积60亩。主要物产和经济来源是枇杷、蜜桃、可梅、蔬菜、生姜、葱、芥菜等。“林岭桃源春正浓,村中开如蜜蜂橱,竹林山下林下屋,门前溪水带花来。”这首歌言,形象地唱出了林岭村美丽的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从福安城区西南方的阳尾村过渡,有一条上山的岭道。这条山岭路,俗称马山岭,是一条用大大小小的石头垒砌成的蜿蜒又漫长的山路步道。曾经的岁月里,这条马山岭路上,有肩挑背驮兼程的行路人;有男女婚嫁的迎亲送亲队伍;有在道路两旁梯田里耕种收割、在山林中砍柴烧炭、拔笋摘草附近村庄的村民……煞有人间烟气。这条“古道”是马山两边乡亲们进山出山、走亲访友的唯一要道,也是宋代迄清时鱼盐之货贩运韩阳的必经之路。行走在这条山岭路上,“山风习习轻抚脸,暗香浮动蜂蝶飞,枝头绽绿春意浓,满目葱茏入画来。”当停下脚步,聚神凝视路上这似曾熟悉的一块块石头,仿佛看到了山岭路上布满了从古至今重叠交错的脚印,似乎感觉每块石头都在默默地承载着沉重的历史。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清代炮楼厝见证一段历史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来到村口,眼前呈现一幅恬淡的清新画卷。云雾缭绕的竹林环绕着村庄,山脚下的山涧溪流潺潺。没有世俗凡尘,相闻鸡犬之声,给人一种惬意与安静;依山而建的土墙黑瓦房舍,显得沧桑而有韵味……沿石阶攀行,走上一条弯曲狭窄的步道。一侧寨堡土墙斑驳的痕迹,让人感受它已不复存在昔日的精华;一侧几处房屋早年火灾,裸露的墙角或石缝,残垣断壁。而令人好奇的是,经历岁月沧桑与世故,犹存的西山保障宫、五福仙宫、雷氏宗祠,依旧透着宗教神秘的气息。《雷氏得姓受郡远祖系图》:即以高辛帝时功臣忠勇王盘瓠为一世祖,其三子雷巨佑为第二世祖,雷万春为三十五世祖,雷肇庆为五十九世祖。雷氏谱牒记述:明洪武二年(1369),雷肇庆迁居罗源梧桐岔。生三男:长男雷礼,派下居福鼎西庄;次男雷祯,派下居溪尾马册、下坯坑源里;三男雷祥,字可和,为林岭雷氏第一世祖。“畲族三寮”开荒种麻种菁是能手,勇敢善战是出了名的。因此,军队更愿意招募畲族人入伍。明万历年间的《福安县志》就记载:早在明嘉靖年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围攻福安县城时,地方当局即“招畲人协战”。还有抗清名将刘中藻在清顺治二年(1645年)受命“巡抚金衢,团练僚民”,僚民就是畲族人。刘中藻起兵的大本营就驻扎在畲族聚居的福安县周围的坂中和城阳一带山区。林岭明代的烽火台和黄色土墙一米厚的清代炮楼厝,见证了当年倭寇侵犯福安的历史。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林岭古堡炮楼厝,是雷氏家族当年为防匪防盗筹资兴建的寨堡式民居。畲寨坐东北朝西南,整座建筑依山势而建,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达100多平方米。寨墙基座和墙体下半部均用岩石砌就,高10米左右,坚牢壁立,气派非凡。石墙之上再筑土墙,墙上开窗和小孔。孔口外窄内宽,既可观察寨外动静,又能投射利器和射击。寨门为石枢木板门,门顶有注水孔,用以注水护门以防火攻。寨内有井1口,终年不竭;寨前有埕地,大条石铺就,宽敞气派。土木结构寨房,是一座罕见的保留至今且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整座建筑规制严整,主从有序,寨体坚固实用,既便于生活,又便于全寨防火、防匪,更难得的是保存尚好。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古老民族的神秘文化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并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诗歌、音乐、舞蹈、节庆礼俗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坂中月斗雷一声(1885~1939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秀才。不为仕途所惑,将秀才头衔卖给下逢村郭某,除了当私塾先生,又学裁缝,制衣等,致力在日常生活中传承那些可感的、有形的服饰、居住、饮食畲文化。林岭“畲族文化重点村”,还是畲族民俗文化的大观园,在村内可以看到宣德年间的古铜炉、盘瓠王金粉龙杖、龙牌、古铜钱等及畲族独特的用来做畲族秀美的服装打布工具……这里的畲民至今仍保持着畲族传统的生活习俗和众多的民族文化系列:二月二畲族歌会、三月三做“乌米饭”、清明节吃“春菊糍”、四月八包“菅时粽”、九月九打“糯米糍粑”等。每逢正月十五、三月初三、九月初九等传统节日,穿着民族盛装的畲家姑娘和小伙子,从四面八方兴高彩烈来聚对唱山歌。那悠扬婉转的“双条落”,那摄人心魄的“歌言”,像百鸟争鸣,像山涧流泉,充满了生机和欢乐。林岭传承和发扬畲族祠堂文化、歌谣文化、巫术文化、婚饰文化,具有丰富的畲族文化底蕴。明朝中期,闽东地区就有独具特色的“祀福”巫舞蹈,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林岭,还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畲族传统巫舞。舞者头戴神额,身穿神裙,左手执铃刀,右手执羚号,边唱边跳,后有众人和唱。这就是神秘的祀福巫舞《奶娘催罡》中的“八步罡”。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古道古树诉说繁华的记忆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林岭村后山临近山巅处,有亭两座,东为廉岭亭,西为清水亭(今尚存)。东亭地处古官道三岔口,始建清代,面积35平方米。韩阳十景之一的“廉岭孤树”的廉岭古道正从该亭穿越而过,而这条古道是历史上连接韩阳坂与溪北洋的主要交通要道。附近有古树一株,“百尺无枝,霜皮溜雨”,千百年来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严冬酷暑,风霜雨雪,直至清初仍然挺立于岭上。“高风标岭上,谁继白云端?古木饱风霜,孤根耐岁寒。”(陈从潮诗)这株古树富有诗情画意和象征意义,十分难得。东临“廉岭孤树”的林岭人,视孤树为龙门之桐,孔明祠前之柏。诗云:廉溪水洁怀明月,岭上虬松风骨存,孤木回春沾雨露,树姿枝态尽朝阳。踏着千年古道拾级而上,到了岭顶,未见昔日林岭古驿曾经的熙来攘往,凛然坚守下来的参天树与清代石刻墓道碑,落寞而苍凉地伫立在荒芜中。站在山顶,东眺韩城,西瞰廉村一带,如画风光,尽收眼底。B6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文章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