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上升到国家战略,春节“送礼不如送健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近些年,相比传统的送烟送酒,送营养保健品逐渐成为流行趋势。不少连锁药店和大型超市都设立保健品专柜,深耕春节礼品销售市场。记者调查发现,阿胶、人参、虫草等传统滋补类保健食品继续受到热捧之外,钙片、蛋白粉、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类产品势头很猛,而春节期间,减肥茶、减肥胶囊等也进入热销保健品行列。不过,很多人以为送保健品就是送健康,其实非也。春节送礼该如何选购合适的保健品,又有哪些误区需要避免呢?
购买保健品先要辨别真伪
男人补肾、女人补血、老人补钙、小孩补脑……中国保健食品市场庞大,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国产保健食品记录有15483条,进口保健食品有746条。旺盛的需求也催生出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不少保健品打着降血压、降血糖、抗癌消炎等治病功能进行违法宣传,还有的假冒保健品被查出添加非法药物成分,给服用者带来健康隐患。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国家对保健食品的功能规定有27种,包括: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去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分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凡是标注功能或宣传功效超出以上范围的,均为假冒保健品。
现在市面上不少保健品声称有壮阳功能,对此,国家食药检总局曾专门发出提醒,指出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不包括补肾壮阳、活血通络、益气固本、滋阴壮阳、滋补肾阳、壮阳补肾等相关功能,原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从未批准过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因此,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一律属于假冒保健食品。发现生产、经营声称壮阳功能保健食品的,可直接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投诉举报中心12331或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如何辨别购买的保健品真伪呢?首先是要认清保健食品标志。保健食品产品外包装上有蓝色草帽样标志,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目前市场上存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保健食品产品。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进食健字+(年代号)+顺序号”或“卫食健进字+(年代号)+顺序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每个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只能对应一个产品,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发现一个批准文号对应多个产品的情况,务必谨慎,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cfda.gov.cn)“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服用保健品要因人而异
辨别了真伪,保健品也并非人人适合吃。曾有糖尿病患者擅自吃保健食品突然出现低血糖,只因服用的保健食品中含有降糖成分,与日常服用的降糖药物同时作用,导致低血糖。专家建议,春节送礼时,最好根据送礼对象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保健品。
专家提醒,服用药物的市民,在选择保健品时尤其要注意,避免保健品和药物之间“打架”。比如当归、银杏等活血化瘀类中药与华法林等抗凝剂同用就可能造成出血危险。服用强心药洋地黄,最好不要同时服用含钙和维生素D的保健品,否则容易诱发洋地黄中毒。此外,保健品也要按量服用,比如维生素C服用过多可能导致肾结石。正在吃药的老病号,最好咨询过医生的建议再决定是否服用保健品。
春节送礼,很多市民偏爱人参、阿胶、鹿茸、燕窝等传统滋补品,广东省中医院健康调养门诊主治医师何宜斌建议,这些滋补品服用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脾胃吸收功能正常的人可以服用,如平时脾胃功能偏弱或偏饱滞就不宜使用;二是,应该根据不同体质选择对应产品:如人参偏于补气,合适气虚质;阿胶偏于补血,合适血虚质;鹿茸偏于补阳,合适阳虚质;燕窝偏于滋阴,合适阴虚质。
国家食药监总局提醒,任何保健食品都有一定的适宜人群,有的还标注不适宜人群,消费者在选择时必须加以注意,仔细阅读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消费者应根据产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结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保健食品,尤其是老年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儿童及青少年、孕妇等特定人群,在选择保健食品时要谨慎。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用来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