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25日讯(记者 李芯) 从去年2月党中央正式启动十三五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工作,到今年3月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历时一年多,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宏伟构想和蓝图,“十三五”规划纲要终于正式发布。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也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凝聚信心,勠力同心,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十三五”规划纲要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宏伟构想。去年1月建议稿起草组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相关工作,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认真审阅,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对于“中高速增长”,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称,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6.5%”这个数字与往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并不算高,但“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将不再只追求增速。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推动改革迈向纵深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可见,“十三五”期间,“改革”将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发展新体制。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在构建发展新体制中,规划纲要重点强调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重点强调了金融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称,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称。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提出,“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习近平总书记称。
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脱贫攻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规划纲要专门用一整篇内容论述脱贫相关措施。规划纲要称,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规划纲要提出,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建立扶贫工作督查制度,强化责任追究。